《水陆全集(q.01)》水陸全集(q.01)PDF电子书

【基本信息】

书名 水陆全集(q.01)
書名 水陸全集(q.01)
出版信息 《红福寺藏本》
出版年份 同慶二年Đồng Khánh nhị niên1887
页数 59
文件大小 8.2MB
页面尺寸 31 x 20 cm
清晰度 普清
文档类型 刻板
区域 河内
馆藏信息 越南国家图书馆汉农图书馆
摘要 佛寺科仪解析

越南汉传佛教寺院中用于超度亡灵与护佑阳世的29种科仪,融合大乘佛教教义与本土信仰,形成独特的仪轨体系。以下分类解析核心科仪及其文化内涵:

​一、超度类科仪(Âm Hồn Siêu Độ)​

​设斋坛(Lập Đàn Chay)​

​形式:搭建三层法坛(上供佛菩萨、中供诸天护法、下供孤魂),以素斋、花果供养。
​功能:借清净道场之力,助亡灵脱离恶趣。

​招魂(Chiêu Hồn)​

​核心经文:诵《地藏经》或《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摇动引魂幡(Phướn Chiêu Hồn)引导亡灵赴坛。
​本土化:融入越南民间“叫魂”习俗,如用亡者衣物作“魂帛”。

​放焰口(Phóng Diệm Khẩu)​

​流程:撒净水、米粒,诵“开咽喉真言”,解除饿鬼道众生饥渴之苦。
​象征:焰口鬼(面燃大士)代表一切无祀孤魂,科仪体现“无缘大慈”。

​水陆法会(Thủy Lục Pháp Hội)​

​规模:连续七日,超度水陆空三界亡灵,越南多称“Trai Đàn Chẩn Tế”。
​特色:穿插喃字(Chữ Nôm)祭文,如《十类孤魂文》用越南语吟唱。
​二、护生类科仪(Dương Thế Hộ Trì)​

​祈福禳灾(Cầu Đảo)​

​常见法事:
​消灾延寿坛:诵《药师经》,燃49盏灯,对应药师七佛十二大愿。
​祈雨仪:供龙王像,诵《大云轮请雨经》,常见于越南农村旱季。

​忏悔灭罪(Sám Hối)​

​经典依据:天台宗《法华三昧忏仪》与越南《慧灯忏法》结合。
​实践:信众跪诵《慈悲水忏》,以“三业清净”消除业障。

​谢过还愿(Tạ Quá)​

​场景:病愈、灾后或达成心愿后,供斋酬谢三宝。
​供品:越南特色“五果盘”(芒果、龙眼、香蕉、柚子、菠萝),象征五戒清净。
​三、请圣类科仪(Thỉnh Phật Chư Thánh)​

​请佛(Thỉnh Phật)​

​仪轨:敲钟鼓、诵《请佛偈》,迎请十方诸佛降临道场。
​法器:越南铜磬(Khánh Đồng)与汉传木鱼并用。

​供天(Cúng Dường Chư Thiên)​

​时间:农历正月初九“帝释天尊诞”,设二十四诸天牌位。
​供桌:越南寺院常以芭蕉叶铺地,象征“天人感应”。

​安位(An Vị)​

​功能:为新塑佛像开光,诵《大悲咒》洒净,确保佛法驻世。
​本土神祇:部分寺院兼供“城隍”“土地”,体现佛道融合。
​四、科仪文化内核

​佛学理论

​业力轮回:超度科仪基于“亡者中阴身49日”之说,助其转生善道。
​自他二利:阳世者通过布施(如放生、供斋)积累福德,与亡灵共生净土。

​越南特色

​音乐形式:梵呗(Phạn Bái)融合顺化宫廷雅乐,如《南无腔》拖音婉转。
​文字载体:科仪本多用汉喃文书写,如河内镇国寺藏《水陆科仪集注》。

​社会功能

​心理慰藉:战乱频仍的越南历史中,科仪成为民众面对死亡与灾难的精神支柱。
​伦理教化:如《谢过科》强调“因果不虚”,劝人慎独修身。
附:29科仪分类简表
​类别 ​代表性科仪​(部分)
​超度 招魂、放焰口、破地狱、渡奈何桥、施食孤魂、水陆法会、盂兰盆会
​祈福 消灾坛、祈雨仪、安太岁、点光明灯、北斗延寿、解冤结
​忏悔 梁皇宝忏、慈悲三昧水忏、药师忏、地藏忏
​请圣 请佛、供天、安位、开光、浴佛、斋天
​日常 早课回向、晚课蒙山施食、朔望上供、佛诞祝圣

此科仪体系不仅是宗教实践,更是越南汉传佛教艺术、音乐与伦理观的文化载体。

部分页面截图

水陆全集(q.)-

水陆全集(q.)-

水陆全集(q.)-

水陆全集(q.)-

水陆全集(q.)-

水陆全集(q.)-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默认提供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