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仇英 |
品名 | 揭钵图卷 |
朝代 | 明朝 |
文件大小 | 283.27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5527×3699 |
尺寸(CM) | 216.12×31.31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明仇英揭钵图 卷 Raising the Alms Bowl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仇英 |
数量 | 一卷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26.8×119 |
隔水一 | 10.5 |
隔水二 | 7.8 |
拖尾 | 26.8×61.5 |
隔水三 | 10.5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绢 |
拖尾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作者款识 | 仇英 | 本幅 | 仇英实父制 | 楷书 | |
印记: 十州 |
|||||
题跋 | 吴奕 | 拖尾 | 延陵吴奕书 | 行书 | 吴中仇十洲作画必师古人。动辄精妙。凡得其片缣尺纸。重若拱璧。此画揭钵图。略用勾龙爽笔而自出机轴。诚千古一人也。图中肖像描神鬼怪逼现。茍非指掌神奇吾恐其不能臻此灵境也。善藏之。延陵吴奕书。 |
印记: 茶乡居士 |
|||||
题跋 | 陆师道 | 拖尾 | 五湖陆师道观于寒绿堂中 | 隶书 | 五湖陆师道观于寒绿堂中。 |
印记: 陆氏子传 |
|||||
题跋 | 徐熿 | 拖尾 | 东海徐熿曾观于马禅寺之虚白堂。 | 草书 | 东海徐熿曾观于马禅寺之虚白堂。 |
印记: 瓜泾耕读人家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次要主题 | 佛道人物 | 天王 | |
次要主题 | 佛道人物 | 鬼子母 | |
其他主题 | 走兽 | 牛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家具(屏风) | 镜 |
其他主题 | 器用 | 宗教器用 | 莲台、锡杖 |
主要主题 | 佛道人物 | 佛 | 释迦牟尼佛 |
其他主题 | 树木 | 松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仪仗(佛教宝盖) | 旗 |
次要主题 | 佛道人物 | 鬼怪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孩童 | |
其他主题 | 走兽 | 象 | |
次要主题 | 山水 | 云 | |
其他主题 | 走兽 | 蛇.蜥蜴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乐器 | 鼓 |
其他主题 | 花草 | 莲荷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兵器 | 刀、戟、三叉戟、矛、箭、弓 |
主要主题 | 经史‧故事 | 故事(揭钵图) | |
其他主题 | 佛道人物 | 僧(和尚、尼姑) | 和尚 |
其他主题 | 走兽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工笔 | |
皴法 | |
人物衣纹描法(匀称线条) | |
苔点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43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九册,页21-24 |
内容简介(中文) |
本幅绘佛渡化鬼子母之故事。鬼子母性凶残,常掳人子而食。佛取其爱子,藏于钵底,鬼子母遣众鬼叉竭力救之不得,佛便劝其皈依持戒,勿再为虐。“鬼母皈依”故事曾见于元代《西游记》杂剧。 《西游记》内容有些沿自传统取经故事,有些取材自民间传说。小说中第四十至四十二回的“大战红孩儿”,即以上述故事为创作基础,加上“观音大士收善财童子”的传说,予以精妙地合并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