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 | 《两汉刊误补遗》 |
正题名 | 兩漢刊誤補遺 |
拼音题名 | Liang han kan wu bu wei |
作者姓名 | 吴仁杰 |
四部类目 | 史部-纪传类-总义之属 |
序跋者 | 林瀛 |
序跋 | 序:「淳熙 己酉闰月五日古汴曾绛引」 |
收藏印记 | 「虞斋」朱文椭圆印「鸿学/印信」白文方印「唐/百川」朱文方印「泽存/书库」朱文方印「叶树/廉印」白文方印「石/君」朱文方印「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朱文长方印 |
版本 | 旧钞本 |
卷数 | 十卷 |
装订 | 线装 |
版本行款 | 10行, 行20字 |
题跋释文 | 两汉刊误补遗十卷四册 宋吴仁杰撰 旧钞本 清鲍廷博手跋兼过录朱彝尊、卢 文招题记 (01679) 〔过录〕两汉刊误补遗十卷,题曰河南吴仁杰撰,前有曾绛序,后有林瀛 疏,章邱李氏藏书也。岁在丙寅,亡儿昆田客济南,借得之,抄以奉予。按:唐 以前读两汉书者,第有集解、音义而已,其后李善作辨惑,颜游着决疑,见于新 书艺文志。至于宋作刊误者四家,张泌、余靖、刘敛,其一亡其名氏矣。刘氏之 书,因宋仁宗读后汉书,见垦田字皆作恳,于是使侍中传诏中书,俾刊正之,叙 为学官,遂刊其误。宋志刘氏书凡四卷,趟希弁读书附志,云止二卷,西汉、东 汉各一卷,当得其塞。今吴氏是编,本以补刘氏之遗,而文多于刘,足以征其博 洽也已。仁杰字斗南,别号蠹隐居士,本昆山人,其称河南者,举郡望而然,登 淳熙进士,历官国子学录。所著乐舞新书、盐石新论,及绛序所称汉通鉴,辑编 年纪传之书,而去其短者,多不传,予所见者,古周易论、易图说、离骚草木虫 鱼疏,及此书焉尔。秀水朱彝尊。 乙未正月十九日灯下录。〔鲍跋〕 〔过录〕跋。曩余读汉书,见监本所载宋人校勘语,大率浅陋居多,甚有卤 莽灭裂,不考原委,不究体势,于本无可疑者而亦疑之,删改凭臆,传布至今, 馆阁有考证之作,余又私作续考证,于其误者驳而正之。既又思前人岂无见及此 者,今得吴斗南两汉刊误补遗,读之而不胜跃然喜也,吴氏自以后进,不欲斥言 前辈名公之失,而曰补遗,不曰纠缪,此其用意良厚,于刘氏离句之误,则曰或 传录使然,盖虽辨驳之中,而仍不失谦退之意,其所征引,凿凿皆有据依,又可 通于他书,盖不仅史汉之功臣、三刘之争友也。惜重校经籍刊刻时,未及见是 书,故所载一仍监本之旧,而于此书未尝称引及之,世之知此书者绝鲜,余乃今 见之,始知后人果不可轻量前辈也。所借本多?字,余稍为正之,而后录之,倘 与我有同女子者欲为传钞,余不敢靳。至斗南出处,已见秀水朱氏跋中,兹不复及 云。乾隆三十九年仲冬月望日,东里卢文弨抱经氏识。 明年乙未收灯日,录于知不足斋。〔鲍跋〕 两汉刊误补遗卷第一。乾隆四十年,岁次乙未,正月十六日,从卢侍讲文弨 校本勘过。是日雪,沈君效曾招饮,归已二鼓,翦烛毕此卷。 |
共同创作者姓名 | 曾绛 |
数量 | 4册 |
高广 | (全幅26 x 16.5公分) |
文件大小 | 16.1MB |
总页数 | 147 |
部分页面截图

06883-兩漢刊誤補遺_(宋)吳仁傑撰_舊鈔本0

06883-兩漢刊誤補遺_(宋)吳仁傑撰_舊鈔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