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李成 |
品名 | 群峰霁雪图轴 |
朝代 | 北宋 |
文件大小 | 18.04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669×3603 |
尺寸(CM) | 14.13×30.5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宋李成群峰霁雪 轴 Clustered Peaks After a Snowfall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李成;Li Cheng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77.3×31.6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绢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高士奇 | 边幅 | 江村高士奇竹窗 | 雪积峰峰白。烟寒树树稠。寺深疎盘远。涧咽冻泉流。静对衣憎薄。澄怀路可求。毫端师造化。画史重营丘。康熙戊寅(1698)七月。秋暑尚炽。悬营丘群峰霁雪图于简静斋壁。漫题。江村高士奇竹窗。 | |
印记: 士奇、高澹人、竹窗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鉴藏宝玺 | 石渠定鉴 |
鉴藏宝玺 | 宝笈重编 |
鉴藏宝玺 | 重华宫鉴藏宝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收传印记 | 李霨 |
收传印记 | 坦园图书 |
收传印记 | 江村秘藏 |
收传印记 | 抱瓮翁 |
收传印记 | 心远堂 |
收传印记 | 宛平朱世熏印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山水 | 冬景(雪景)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溪涧、湍泉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江河、湖海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瀑布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高士(士人、隐士)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寒林.枯树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竹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台阁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亭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工笔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续编(重华宫),第三册,页1508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34-35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页143-144 |
参考书目 | 1.本社,〈宋李成群峰霁雪〉,《故宫文物月刊》,第69期(1988年12月),封底里。 |
内容简介(中文) | 李成(公元九一六—九六七年),其先唐宗室,避地营丘,因而徙家居此。本图画雪峰寒树,泉流、空亭、寺院点缀其间。画无名款,经清初高士奇收藏,裱绫一六九八年题中有「悬营丘羣峰霁雪图于简静斋」语,应为画名由来。李成擅画山水寒林,后世相关母题多托其名。本幅用墨较浓,山石以类似小斧劈皴擦暗面;全幅烘染,表现氤氲之气。然用笔细碎,山势迭嶂较为平面,或为晚明仿作。 |
内容简介(英文) | Li Ch’eng descended from a T’ang imperial family seeking refuge in Ying-ch’iu. This work depicts snowy peaks and wintry trees interspersed with a stream, empty pavilion, and temple architecture. Though with neither seal nor signature of the artist, a 1698 inscription on the mounting from the collector Kao Shih-ch’i mentions “Chien-ching Studio among Clustered Peaks After Snowfall in Ying-ch’iu.” Li Ch’eng excelled at landscapes of wintry forests, with many later such works attributed to him. The ink here is relatively thick, the earthen forms revealing dark, small “axe-cut” texture strokes and ink washes to impart atmosphere. Also, the small strokes, flat peaks and layered ridges suggest a late Ming dynasty (1368-1644) imit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