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李成 |
品名 | 秋山萧寺图轴 |
朝代 | 北宋 |
文件大小 | 18.03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362×4414 |
尺寸(CM) | 11.53×37.37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宋李成秋山萧寺图轴 A Buddhist Temple in the Mountains in Autumn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李成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40.2×50.2 |
诗塘 | 24.3×50.2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绢 |
诗塘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金星辉 | 诗塘 | 崇祯岁在戊辰(1628)菊月。金星辉散公氏题于诵芬堂。 | 李营丘画品。在北宋时。称为甲观。其林木丰茸。峦岩崒峍。气韵生动。若有若无。皆有成势在于胸中。然后振笔直遂。以随其所见。非若今人寸寸而画之。岂复有画乎。故昔人评其山水云。一幅冰绡挂翠屏。重峦迭嶂笔如生。忽因一夜芭蕉雨。疑是岩前瀑布声。良非虚也。此幅先君建节西陲时。得之于榆杨杜日章总戎家。珍之若陈宝赤刀之在西序也。余夙钟攸好。藏之笥中。已数十年。先司马音容虽邈。手泽犹存。每一展玩。不但见古人笔墨之妙。抑且不忘羹墙之思。子孙其世守之。是或保亢之一端耳。崇祯岁在戊辰(1628)菊月。金星辉散公氏题于诵芬堂。 | |
印记: 金星辉印、散公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嘉庆鉴赏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鉴藏宝玺 | 宝笈三编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收传印记 | (一印不可辨)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山水 | 秋景 | |
次要主题 | 山水 | 石磴、栈道 | 栈道 |
次要主题 | 山水 | 江河、湖海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高士(士人、隐士) | 1人 |
次要主题 | 树木 | 寒林.枯树 | |
次要主题 | 树木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行旅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百姓 | |
次要主题 | 走兽 | 骡.驴 | |
次要主题 | 建筑 | 寺庙 | |
次要主题 | 建筑 | 水榭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桥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城门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皴法 | 披麻皴 |
苔点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三册,页1376-1377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55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一册,页151-152 |
【作品展示】

宋李成秋山萧寺图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