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 | 《西溪丛语》 |
正题名 | 西溪叢語 |
拼音题名 | Xi xi cong yu |
作者姓名 | 姚宽 |
四部类目 | 子部-杂家类 |
序跋者 | 黄丕烈 |
收藏印记 | 「密均/楼」朱文方印「杨绍和/审定」朱白文方印「希/逸」白文方印「叶万」白文长方印「石/君」白文方印「袁氏/鲁望」朱文长方印「庆/增氏」朱文长方印「孙印/从汕」白文长方印「嘉/鱼馆」白文方印「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朱文长方印「黄印/丕烈」白文方印「复/翁」白文方印「张珩/私印」白文方印「吴兴张氏/图书之记」朱文长方印「士礼/居藏」白文方印「韫辉斋/图书印」朱文长方印 |
版本 | 明钞本 |
卷数 | 二卷 |
装订 | 线装 |
版本行款 | 8行, 行16字 |
题跋释文 | 西溪丛语二卷一册 宋姚宽撰 明钞本 清黄丕烈手校并题记兼过录钱曾,何煌 跋语 (07100) 己卯秋,收于小读书堆。 荛翁覆校钱述古校本(即何小山所云叶石君藏嘉鱼馆抄本),又参校吴枚庵 临何煌校本在鴸鸣馆旧刻上,亦出叶石君藏嘉鱼馆抄本,而又不同,大都书经三 写之故。荛翁记。 又全校鴸呜馆刻本异同,并载临校别本异字。中秋前一日记。 十八日又参校汲古津逮本,与鴸鸣馆本同。 古人云,校书如扫落叶,如拂几尘,此言诚然。余于是书校至再至三矣,而 误字仍有存者,因复用吴临何校本,在鴸鸣馆旧刻本上者覆校。兹始竣事,略记 面目,俾读者览焉。一校之在上方者,旧钞止存上卷本也。一校之在下方者,钱 钞本也。一校之在下方而注明刻者,鴸鸣馆本也。一校之在下方而注明校者,即 临何校之向据此野竹斋抄本,又参用别本、何校之注明别本及一作本也。何校虽 据此抄本,而又往往不与此本合,或当日之偶有脱落,或出于以意去取也。今余 悉校鴸呜馆刻之与此野竹斋抄之异同,又全载何小山取野竹斋抄本校于别本之异 同,于此原校野竹斋抄本之上,庶使后之览者尽得野竹斋抄与鴸鸣馆刻之面目, 而无遗憾矣。昔人留心此书,如钱也是翁但得鴸鸣馆传录之本,不及见野竹斋抄 本矣,即有增补大段与野竹斋抄本合,而字句多少全未及此野竹斋抄本,可见闻 见之难若是。至于渔洋文钞已以鴸鸣馆刻为最古,又所见之未广者也。己卯中秋 前一日,烧烛校讫记。 续借汲古津逮本校,知临何校之所云别本者往往而合,舍此未见有别本专刻 者矣。十八日又记。 西溪丛语最旧为鴸鸣馆刻(鴸鸣馆刻,余亦有之),向闻寿松堂蒋氏得濂溪 坊顾氏书,有钱曾遵王校本(钱本即鴸鸣馆本出,别以他本校之,多所补脱校 正),因借校于津逮本上,杂诸书堆中,检而失之。适小读书堆有旧抄本,为嘉 靖时野竹斋沈与文所藏,较遵王本为最古,但不知异同若何(末叶此本云云墨书 一行,仲老记者,何小山也)。复从寿松借之,乃寿松有一旧抄本,止上卷,抄 本亦后于沈本,而讹谬亦复不少。兹取以参沈本,就可两存者,书于上方。钱本 可参校沈本者,书于下方。至于叙次先后,寿松旧抄本略与沈本同,钱本叙次倒 置,脱落亦多,遵王悉校之,其校正略同沈本,却非出于沈本。其跋不详本所自 出,故未可知也。钱跋别录附考。己卯秋,复翁记。 余前校钱抄本,曾借过张讱庵所藏吴枚庵临何小山校本在鴸鸣馆旧刻上,久 而忘之矣。今因得此旧抄,复与讱庵谈及重借讱庵本覆之,虽临何小山本,却与 此校本又不同,因复校于下方,注云刻者,何校此本之所从出也,又校之未尽者 亦注云刻,何校于刻本而又不出于此抄者,注云校,所以辨异也。何校用叶石君 所藏嘉鱼馆恶钞本,正是此本,而末云七十四病叟煌记,又与仲老记者异矣。复 翁记。 附记寿松堂蒋氏两抄本。一蓝格本,每叶二十行,每行二十二字,前有序, 标题下不分卷,结尾亦止标书名,无卷数。按诸沈本,实上卷也。一黑格本,每 叶二十行,每行二十一字,原失序,分上卷、下卷。上卷计脱七条(钱钞据脱叶 之本,故脱七条,其实脱三条,盖上卷第四十三叶别本原有),下卷计脱两半 条、一全条,皆遵王手补,其颠倒处亦以数目先后志之。最后有跋语三行,附着 于此。(附录吴枚庵临何小山校本原跋,吴郡沈辨之野竹斋校本讹谬尚未尽,亦 当再读一过) 〔过录〕己酉清和晦日,校于述古堂之北窗,双钩阑外,柳罩池面,黄莺坐, 湿,求其友声,可谓今雨来人不到门矣。贯花道人钱曾遵王记。 按己酉清和为述古主人诠次家藏书目告成之时,述古堂藏书目序可考,彼云 佛日前七日,此云晦日,盖去诠次时已一月矣。贯花道人止见于此,殆取龙龛手 鉴序中穿贯线之花语意乎?〔黄丕烈〕 〔过录〕乾隆辛酉三月廿五日用叶石君所藏嘉鱼馆恶抄本校,亦藉改正百一。 云。时入夏之六月,阴雨不已,麦豆之苗烂尽,耕者何以为食,可忧可忧。七十 四病叟煌记。 案:煌,义门之弟,号小山,行二,故又称仲老云。〔黄丕烈〕 昔渔洋获此书鴸鸣馆刻本,上下卷各缺一叶,因从汲古刻本补之,知二本相 同也。余前有汲古本校钱钞本,失之,不复记忆其异同。汲古在津逮秘书中,零 本仓卒不可得,适从理斋农部处借得汲古刻,复取与此旧钞一对,方悉与鴸鸣馆 刻不甚相远,其脱失处并同,偶有一二异字,并注下方,云毛者是也。汲古刻前 失自序,此不逮鴸鸣馆本。理斋欲假余钞本临校,余先校汲古,而着其崖略如 此。中秋后三日,烧烛书。荛夫。 廿有六日,理斋借校,为余考证{T00066}字一条,精确之至,因录其校语于上方, 余加续案,以拜一字之师云。复翁又识。 续经张讱庵借校此本,复为余校鴸鸣馆本,得数十条,悉以夹签附于各条 下,精审之至,亦谨慎之至也。兹残岁坐雨百宋一廛中,手书于本书各条上方, 恐其久而散失脱落也。讱庵校书,心到、眼到、手到,在朋好中无出其右,故其 书俱善,近闻稍稍易出,如有得之者,莫以寻常校本视之。因并笔于此。乙卯季 冬月廿有六日,复翁。 一书雠校几番来,岁晚无聊卷又开;风雨打窗人独坐,暗惊寒星迭相催。 人亡人得楚弓同,寒士精神故纸中;多少藏书家具在,姓名不逐暮云空。 复翁 漫笔。 鴸鸣馆刻与此抄序次大有不同,此本却未将刻本先后校之,别有鴸鸣馆本 在,可互证也。 |
出版年(中历) | 明 |
出版年(公历) | 1368-1644 |
数量 | 1册 |
高广 | (全幅24.5 x 17.2公分) |
文件大小 | 42.9MB |
总页数 | 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