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 | 《新编十一经问对》 |
正题名 | 新編十一經問對 |
其它题名 | 十一经问对 |
拼音题名 | Xin bian shi yi jing wen dui |
作者姓名 | 何异孙 |
四部类目 | 经部-总义类-传说之属 |
序跋者 | 何异孙 |
序跋 | 序: 「戊戌八月望茂林何异孙自序」 |
收藏印记 | 「画扇斋」白文长方印「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朱文长方印「{25306D}圃/收藏」朱文长方印芳淑/堂印」白文方印「抱经/手校」朱长方印「蕙□」朱文长方印「香/修」朱文方印「曾经东山/柳蓉邨/过眼印」朱文方印「严氏元/照 字九/能今改/字修能」朱文方印「张氏秋月/字香修/ 一字幼怜」朱文方印「武林卢/文弨写本」朱文方印「抱经/堂藏」朱文方印 |
版本 |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卢氏抱经堂钞本 |
卷数 | 五卷 |
装订 | 线装 |
版本行款 | 11行, 行21字, 双栏, 版心白口, 单黑鱼尾 |
题跋释文 | (新编)十一经问对五卷四册 元何异孙撰 清乾隆四十一年卢氏抱经堂钞本 清卢文弨、近人傅增湘各手校并跋 又清嘉庆十年严元照手跋 (01223) 跋。此元时茂林何异孙所著也。黄氏书目云,设为经疑,以为科场对答之 用。今案:何氏自序其缘起,乃因小学训导,为学生承问,失对而停职,故缉为 是书,以助蒙训,非为科场设也。元时为校官者,必先试而后授之,及至官,不 得不勉尽其教人之责,撰为讲义,以时示诸生,其弊虽亦文具而已,然贤者尚能 设,然其所训,亦有折衷儒先,择取精当,而不唯以一家之言为墨守者,恶得而 废诸?异孙之履行,吾未知其详,其云丰城开州治之八月,会二教谕于讲堂,因 言及按察责训导之事。考丰城之升为富州,在至元二十三年丙戌也,书成而序, 系以戊戌,则大德二年也。异孙盖尝为校官于丰城者。书中引王稼村先生讲义, 讲暮春浴沂,为实周之夏五月,且云于杭州府学讲此一章,则稼村必是杭之校 官,而郡志阙焉,其名不可考矣。志唯载何庚孙尝为吾杭教授,窃疑庚孙必异孙 之讹,惟其同官,故知之详悉如此,是又当着之,以谂夫修郡志者。是书有通志 堂梓行本,无何序,卷有更易,而后二卷阙文最多,今本系从元版钞得者,乃毛 子晋藏本,纸亦糜敝,然犹有可据以补通志堂之所阙者,其仪礼中有两条,本有 问而无对,余为足成之。此书于三礼,祇略举其郛廓,不若论语、孟子之条析为 详也。乾隆四十有一年,岁在丙申,九月晦日,东里卢文弨抱经氏书于钟山书 院。 此书通志堂经解所刻者,失其自序,末二卷多阙字。抱经学士得元板,钞此 本,乾隆甲寅,学士曾邮示予,未及录副,次年予得明人蓝格钞本,较此更胜, 即以呈学士,卷中字画不甚明了者,即据予本校改,时学士年七十有九矣。是年 冬下世。学士既殁,藏书星散,尽落估人手,仁和宋助教大樽与估人约,凡学士 所校书,每一册易以银钱一饼,此书亦归助教,予以明抄本易得之,重是名儒手 泽,珍秘不敢亵视。予别有校通志堂本,已贻钱唐何梦华。嘉庆十年,岁在乙 丑,秋八月十二日,归安严元照书于画扇斋。 癸亥春仲,从密韵楼主人假得,以通志堂刊本勘读,补自序一首,补正数百 字,此书差可诵矣。藏园居士记。 |
出版地 | 余姚 |
出版年(中历) | 清乾隆41年 |
出版年(公历) | 1776 |
数量 | 4册 |
文件大小 | 32.9MB |
总页数 | 135 |
部分页面截图

13403-新編十一經問對_(元)何異孫撰_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盧氏抱經堂鈔本0

13403-新編十一經問對_(元)何異孫撰_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盧氏抱經堂鈔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