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代【董其昌】《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33开)》故宫博物院TIF高清大图中国画古画素材下载

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33开)
朝 代:
艺 术 家:董其昌
作品收藏:故宫博物院
文件大小:2262.23MB(tif文件大小,不含jpg)
文件格式:TIF+JPG
作品数量:33.0幅
全图尺寸(CM):43.36×2262.23
图片像素(PX):5122×4427
分 辨 率(DPI):300×300

作品简介:

  《临淳化阁帖》册,明,董其昌书,纸本,真草行书,10册,每开纵26.6厘米,横28.9厘米。
  《淳化阁帖》释文略。
  每册后分别有自题款并钤印。
  第一册:“壬申正月上元后一日。董其昌临。”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第二册:“泊舟清江浦临。其昌。”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第三册:“壬申正月廿四舟次新荘临。其昌。”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第四册:“舟次古城。其昌临。”钤“董其昌印”、“董氏玄宰”印。
  第五册:“舟行荆门道中,蓬窗多晦,奥到欲书,拈笔临仿,遂竟此册,觉平日所书更胜一筹。其昌识。”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第六册:“舟行清源驿。其昌临。”钤“董其昌印”。
  第七册:“临于桃花口。其昌。”钤“董其昌印”。
  第八册:“其昌舟次杨邨守风临之。”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第九册:“舟次禾合驿。其昌临。”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第十册:“二十九日晨起作楷书心经数行,觉笔法、墨法似有所会,因临此《淳化帖》末卷。限制书,心手俱畅,所谓张长史《郎官壁记》,迺狂草之筑基也。其昌识。”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
  每册前有鉴藏印“宝蕴楼藏”,每册后有鉴藏印“宝蕴楼藏”、“□山”各一。另在第一册首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印。题跋鉴藏印有:“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宝蕴楼”。
  此帖临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所临各卷的帖数与明代肃府本《淳化阁帖》有出入。
  董其昌的书法初师颜真卿《多宝塔》,后又改学钟、王、虞、禇诸家。临此帖时他已届78岁高龄,为其耄耋之年的作品。其时书艺已达到成熟的顶峰。通过本帖不同书体的用笔,可以了解和掌握其书法特点的全貌。此书虽为临帖,但并不是僵硬地照本摹临,而是以己意为之,故仍体现自身的自然舒展,秀拙相生的书法特色。宋太宗(赵炅)淳化三年(992年)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然后摹刻成为法帖。大臣登二府者赐一部,此即淳化阁法帖十卷,简称阁帖。因只是朝廷捶拓,赐本也少,不及百年,原拓已极难得,王著学识不足,采择不精,标题多误。淳化阁帖是第一部官刻丛帖,故称“祖帖”。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道家解释宇宙分为天、地、水三界,分别以天官、地官、水官掌管。到北魏时以三官配三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定为天官诞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地官诞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水官诞辰为下元节。1911年清逊帝溥仪退位后居住于紫禁城内廷,外朝由北洋政府接管。1914年2月4日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所址设在紫禁城外朝部分。此前,当时的内务部与逊清皇室将盛京(沈阳)故宫、热河(承德)离宫两处所藏宝器20余万件运至紫禁城,然文物存放之地尚未解决。时内务部与外交部协商批准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出20余万元建文物库房,其基址选定在原咸安宫基础上。当年6月开工,历时一年,于1915年6月正式建成,交付使用,这是中国近代建成的第一座专门用于文物保藏的大型库房。库房为两层楼西洋式建筑,其中所藏集历代古物之萃,青铜、书画、陶瓷、金玉,至珍且奇,因定名曰“宝蕴楼”。1947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宝蕴楼所藏文物遂逐步移出。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位于紫禁城西六宫之一养心殿内西暖阁,原为乾隆皇帝的书房,名温室。因内府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乾隆皇帝视为稀世之宝,贮藏于此,并撰《三希堂记》,阐释“三希“之深意,遂易名为三希堂。至今仍保持原貌。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羲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与当时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颜柳”。唐人《书评》论其书:“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传世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和《刘中使帖》,碑刻有《争坐位帖》、《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

作品展示:(此图片展示为浏览之用,非高清!)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0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0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0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0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1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1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2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2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3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3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4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4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5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5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6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6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7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7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8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8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9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19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0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0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1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1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2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2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3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3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4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4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5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5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6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6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7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7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8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8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9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29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3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3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30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30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31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31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32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32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33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33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4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4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5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5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6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6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7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7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8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8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9

明_董其昌_真草行书临淳化阁帖册_9

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