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肇域志》 |
正题名 |
肇域志 |
其它题名 |
肇域志稿 |
拼音题名 |
Zhao yu zhi |
作者姓名 |
顾炎武 |
四部类目 |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 |
序跋者 |
顾炎武 |
序跋 |
「肇域志自序 昆山顾炎武」「嘉庆五年钱塘梁同书观」「嘉庆三年正月仪征阮元跋」「道光丙午福州梁章巨题识」「嘉庆三年六月歙县程瑶田书后」「道光丙午吴钟骏题识」「南海吴荣光道光癸未观款并跋」「嘉庆丁巳三月桐城胡虔跋」「道光丁亥娄姚椿题跋」「德清许庆宗跋」「道光癸卯闰七月刘韵珂跋」「咸丰甲寅秀水杨象济跋」「咸丰甲寅高学沅跋」「同治元年阳湖张曜孙跋」「同治八年江宁汪士铎跋」「同治己巳秋八月宝应成蓉镜跋」 |
收藏印记 |
「国立中央/图书馆/藏书」朱文方印 |
版本 |
清同治间(1862-1874)朱丝栏钞本 |
卷数 |
存五十卷 |
装订 |
线装 |
版本行款 |
10行, 行20字, 左右双栏, 版心白口, 单鱼尾 上方记「肇域志稿」, 文中避清讳, 玄历宁等皆改字或阙笔 |
附注项 |
存江南十一卷浙江二卷山东八卷山西五卷河南四卷湖广三卷陕西十卷云南二卷贵州三十一卷广东二卷福建二卷 |
题跋释文 |
肇域志存五十卷五十册 清顾炎武撰 清同治间钞本 清同治间汪士铎手校并跋 又同治八年成蓉镜手跋 又过录梁同书、阮元、程瑶田、梁章巨、吴钟骏、吴荣 光、赵光、鹿泽长、罗文俊、刘喜海、张青选、孙尔准、李宗传、姚樟、张允 垂、郑祖琛、胡虔、孙承勋、姚椿、吕璜、谭祖同、赵朴庭、许庆宗、刘韵珂、 杨象济、高学沅、张曜孙诸家题记及观款 (03233) 〔过录〕按先生郡国利病书序,同时尚有舆地记一编,此志疑即初名舆地记 者也。其荟萃诸史,首尾蚕头数十余万言,细行密注,非他人所能传写,宜此志 不甚传于世,今为许君周生得之,可宝也。昔王晋卿藏莲花经七卷如箸粗,东坡 题云,卷之盈握,沙界已周,读未终篇,目力可废,彼或疑鬼工幻客所为,而是 书廿册,出自大儒手迹,岂不尤奇绝哉?嘉庆五年庚申冬十一月,钱唐后学梁同 书观,并补录先生自序而识其后,时年七十有九。 〔过录〕明末诸儒,多留心经世之务,顾君亭林所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及肇 域志,故世之推亭林者,以为经济胜于经史,然天下政治,随时制宜,史志县 志,可参核而不可拘泥,观日知录所论,已间有矫枉过中之处,若其见于设施, 果百利无一弊欤?四库书提要论亭林之学,经史为长,此至论,未可为浅人道 也。此肇域志稿本,未成之书,其志愿所规画者甚大,而方舆纪要实能成其志。 亭林生长离乱之后,奔走戎马间,阅书数万卷,手不辍录,此帙密行细书,无一 笔率略,始叹古人学力过人,志趣远大,世之习科条而无学术,及守章句而无经 世之具者,皆未足语于此也。德清许积卿同年持此相示,因识数语归之。嘉庆三 年正月十日,仪征阮元书于揅经室。 〔过录〕亭林先生之学,有体有用,观其集中论生员郡县诸篇,洞悉时务, 盖通经足用之才也,惜乎以胜国诸生,皤皤遗老,隐居没世已耳,使其大用,佐 王者以致太平,绰乎其有余裕,即出而旬宣四国,以经术饰吏事,安知今之必异 于古所云也。著书甚多,详载苏州府志中。卷帙多者,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然藏 书家间有钞本。肇域志若下卷,外间流传转写者,止山东布政司一属,往在都 门,曾钞一册,余书遍访无之,今许君积卿得其手录稿本二十册,蝇头细书,阙 者北直隶及江西、四川两布政司耳,此书未经脱稿,世间当无第二本。积卿好学 深思,不为俗儒记诵之学,宜此书为积卿得之。余观顾祖禹方舆纪要,每方必有 专序,大致言其形胜扼塞,论宜都宜据宜守,及用兵制敌得失之故,而是书之言 疆域建制,殆舆方舆纪要相表裹,至于体国经野,理财治安之道,至纤至悉,详 其沿革,陈其利害,亦经世之宝书也,积卿得之,岂偶然耶?余因念物之聚散离 合,离散之久,必聚而合之一人。吾乡程自邑,在明中叶,逊华山,作古诗四十 首,王弇洲称之,谓元人王安道有华山图四十幅,诗如其数,今图失而诗存刻 本,然子诗胜安道远矣,于是为长歌赠之,同时有朱子价,作序详其事,越二百 余年,余偶收得朱序,已又得弇洲所赠诗,今年复得自邑诗长卷,三事皆所自书 墨迹,其尤异者,安道之图与诗,弇洲时所久失者,今尚存二十幅,余得及见 之,此岂非离者之必合耶?余疑亭林此书,所阙三属,或尚在人间,宝物终当合 并,异日仍为积卿所得,亦事之未可知者耳。嘉庆三年六月二十四日,歙程瑶田 书后,时年七十有四。 〔过录〕此书为许周生驾部所藏,驾部与曼云先兄同嘉庆己未进士,余因得 晤教,嗣读鉴止水斋集,益深景仰,己未榜中人多硕学名流,以驾部为最,惜此 稿当时驾部不及编校而行,此后恐无人能问津者,但属其家珍守而已。道光丙午 暮春,小住武林题记,福州梁章巨。 〔过录〕吾乡耆硕顾亭林先生,著述最富,于地理之学尤所究心,此志乃未 定稿本,大约与郡国利病书等,而世所罕见,德清许氏得之,历三世矣。夫前朝 遗老,若金孝章、徐俟斋手迹,虽片楮残缣,人知宝贵,矧此之粲然者欤?道光 丙午,后学吴钟骏识。 〔过录〕余与周生订忘年交,博学好古,购善书不惜价,收藏甚富。此肇域 志,世所希有,癸未菊秋望后,余至武林,寓陔华堂,嗣君君修出此乞跋,因得 重观。不见周生,已三年矣,走笔之次,为之慨然,口定识,时七十又六。 〔过录〕此书专记地域形势沿革,每篇之末,间及时事,如论漕耗备倭寇之 类,舆郡国利病书同义。郡国利病书传钞颇众,此则先生手录初稿,采取尤富, 安得好学深思者排类而传刻之,以竟先生用世之志也。道光癸未春二月,南海吴 荣光借观于浙江按察使署之怀清堂,并识卷端。 〔过录〕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十月二十日,昆明赵光观。 〔过录〕福山鹿泽长观。 〔过录〕后学南海罗文俊敬观。 〔过录〕道光丁未嘉平望日,东武刘喜海观于藩署之蓬峦轩。 〔过录〕道光癸未二月花朝后二日,顺德张青选观于柏署之怀清堂。 〔过录〕金匮孙尔准观。 〔过录〕桐城李宗传观。 〔过录〕甲申冬月,归安姚樟观。 〔过录〕丙戌秋八月,沈益观于五三精舍。高垲同观。 〔过录〕丁亥八月,娄张允垂观。 〔过录〕乙未冬十月,乌程郑祖琛观。 〔过录〕右亭林先生肇域志手稿二十本,吾友德清许君周生所藏也。此书自 崇祯己卯起,先取一统志,后取各省府州县志,后取二十一史,参互书之,凡阅 志书一千余部,本行不尽,则注之旁,旁又不尽,则别为一集,曰备录,先生之 自序如是。盖先生己卯秋闱放后,慨然负经世之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凡古今 治乱得失之原,民生疾苦乐利之故,厘然毕具,而是书则专纪舆地,与利病书殊 义,然所详者,郡县沿革、山川阨塞、兵事成败,以及赋税户口之多寡、官职驿 铺之省置,而名胜人物不与焉,是当与利病书相辅而行,非元和志以下之仅为地 志者可拟也。虔生平笃嗜先生书,尝作顾氏遗书录叙,复采其事迹,作年谱一 卷,先生书无刻本者,必访求之,若宅京记、求古录、营平地名记,见之于文澜 阁;菰中随笔,见于归安丁氏;杭州书肆,则得见利病书;至肇域志,竹垞叹其 繁富,而惜其散佚矣。乾隆癸丑正月,周生公交车过桐城,告虔曰,予得肇域于广 南。予闻之,欣喜忘寝食,阅四年,乃得借其书读之。其格武与序所言正合,知 此本为手稿无疑,惟缺北直隶与江西、四川两布政司,备录一集,当在此部内, 而无从区择之,又前无序目,盖亦不全之稿,然其宏博浩衍,拾其余剩,足以自 雄,况部帙之丰若是乎!是书每本计四十余叶,叶三十行,行五十余字,小如蝇 头,雅健无一率笔,每行夹缝旁注之字尤精妙,昔人见王荆公周礼义,笔迹如斜 风细雨,嗟乎!观是书者,可以知先生之人与学矣。先生著书至富,其最盛者, 曰日知录、下学指南,今日知录既家有其书矣,独下学指南仅著录于传是楼,求 之十余年不可得。又闻有北平古今记八卷,仿三辅黄图之例而作者?吴越为藏书 渊薮,以周生博闻女子古,倘求而得之,其不远千里而告我也。周生以虔习于顾 氏,故属为之跋,希世之宝,非其人不能畜,乃率书数语以归之。嘉庆丁巳三 月,桐城胡虔识于浙江藩署之四照楼。 此跋当时别书于纸,道光丁亥四月,君修属补录卷首,海阳孙承勋记。 [过录)德清许周生驾部所藏顾亭林先生肇域志手稿,凡廿册,驾部子延敬 出以示椿,其本末详委,具载梁学士同书、阮督部元、程教谕瑶田、胡征士虔, 及驾部自作诸跋中。椿尝收得吴江吴兆宜所辑本朝一统志案说,为出亭林稿本, 兆宜乡人顾我锜作序,谓徐尚书干学奉勑著书时,多采用其说。今按:案说虽引 此志中语,然甚希略,语意又不类其书,盖不尽本亭林,吴氏题为亭林者误也, 予向以案说示张鹾使青选,未及改正,而鹾使以活字板印行于邗上,今当据此以 证前误?或谓亭林经济之学不如经史,其说发自纪河间,经济诚不可以空言议, 然天下容有能言而行之未尽善者,未有不能言而所行乃舆古合,且谓经济不出于 经史,则正昔人所谓歧而二之者也,向者之言,得无有可思者乎?胡君谓备录一 集当在此部内,而无从区择,今按首册后所列,自山水以下诸子目,疑即所谓备 录者矣。道光丁亥八月,娄姚椿跋。 此书目力精审,尚可细视,若得通博勤敏者数人,当不难排纂成书,惜乎阮公官浙抚时,不以属诂经精舍诸人士一编校也。椿又识。 〔过录〕道光丁亥中秋日,桂林吕璜观。 〔过录〕道光丁亥九月,南丰谭祖同锡洪观,并识于钱塘清平山麓之江鸿 阁。 〔过录〕己酉仲春朔越三日,阳湖赵朴庭敬观于宝研斋。 〔过录〕亭林先生讲求经世之学,纂天下郡国利病书,又为帝王宅京记,及 肇域志;宅京记、利病书有传本,惟肇域志不多见。乾隆五十八年,岁在癸丑, 庆宗得先生手书稿本于粤东李氏,盖李之先自吴门购归者。中阙北直隶、江西、 四川三省,存者凡二十册,册或四十余翻,或三十余翻,无卷帙之分。每郡县记 沿革形势,先后错见,盖先生浏览诸书,随手札记之初稿也,后来或有所增损, 别为定本与否,不可得知。所引书自史传地志外,文集说部各百余种,蝇头细 楷,无一误笔,深谨之气溢于行间,使观者神为之敛。书虽未成,体例略具,大 要主于谨严,不矜考据,不泛援引,所详者皆利弊中之事,先生盖有慨于志舆地 者之华而鲜实,故作此以为将来之法则,庆宗学识不足辅翼先生书,当以视四方 君子共表扬之,庶先生苦心不至归于泯没耳。后学德清许庆宗跋。 〔过录〕尝论古今舆地之书,或繁或简,各视其体裁之宜,以传为不朽之 作,简至澉水武功朝邑三书,当矣,然祇一邑一区,未足以综辑方舆之大在,至 如太平寰宇记,采掇详备,至一百九十三卷之多,允足资厘订而溯源流,倘令常 康韩三君执笔为之,能终安于罣漏乎?顾简则一于精审之法,而繁则务为淹博之 观,自非荟萃群书,殚数十年之心力为之,未易出一编,以证今垂后,故或书成 未半,而天不假年,即裒然成书矣,或且兵燹风霜,辄多散佚,昔贤所谓传不传 未可知者,良可兴慨。虽然,孤诣独造,积久弥彰,如亭林先生肇域志手稿二十 册,世无副本,原稿亦疑其阙如,乃自吴中流入于粤,复自粤还藏于淛,高阳世 守,墨迹如新,读之觉先生白序所云廿年苦心不终泯没,于兹愈信,惟念躬遭乱 离,著书终老,而髦年细楷,结体谨严,亦可见学养既粹,神明不衰,其诣力之 坚定、心志之优间,较之邠卿复壁注盂,尤为复卓,又岂得于繁简之间沾沾谕其 文字云尔哉!时道光癸卯闰七月既望,刘韵珂谨识于浙江抚署之静舫。 〔过录〕亭林先生此书始末,见梁学士同书、阮太傅元、程教授瑶田、胡征 士虔,及先师春木先生诸跋中。亭林之学,讲求实是,不持门户,其所欲为者, 思破去涯岸,为一王之法。而阮氏跋中,因及日知录,谓所论不能无弊,不知先 生立论救时,使生于今时,任大枋,其所设施者,亦必别有变通之术,阮氏晰于 文义,恃其考订之长,盖亦拘于章句之见,用相訾謷,乃欲掩而上之,侈矣。独 先师谓此书非顾氏原本,疑不尽然,今细按手迹与先生他书无稍异,即稿首学士 补录原序,核以书中体例,亦无不合。昔山谷见温公通鉴手稿数百卷,皆蝇头细 楷,颠倒涂抹,而无一笔作草,此稿亦与相等,人皆苦其难阅,故先师惜阮氏宦 浙抚日未及编校为恨。先生书之大者,为郡国利病书,而此稿实与为表裹,利病 书近时有以活字板摆行者,象济尝于元和韩氏借读之,此书人惮其难辨,向无副 本,适吾友蒋寅防评事君属代为访求,乃介高中翰丈学沅,请于其主许季仁明 经,集钞胥十余人,即高氏之静拙轩,分帙部录,会天大暑,穷日夜力挥汗手 校,凡两阅月毕功,而象济实总其事,其前后参错涂抹之处,皆区而秩之,于是 先生之书,始可卒读。评事之笃好古籍、中翰之力任表章、明经之不私所宝,其 事皆可风者。书凡二十册,其后半多有玉峰小印,而一统志中,采用其说甚稀, 疑前半诸帙,徐氏所未见也。先是先师阅是稿时,尝录其山水子目,而张鹾使云 巢尝为印行,是为道光丁亥,乃阅二十八年之久,而象济以兵戈戎马之余,得录 此清本,以遂先师未竟之志,而顾以限于日力,欲仅取吾浙一帙,先为纂录,谋 刊行之,先生有灵,其亦引为知己也欤?咸丰甲寅孟秋,秀水杨象济记,仁和吴 恒书。 按春翁疑非顾氏原本者,系指一统志按说而言,非谓此书在,原跋具在,利 叔特未细读耳。燕识。 〔过录〕甲寅伏日缮此本,炎歊为厉,同人笔不停缀,若忘其汗之浃背也。 利叔朱墨在手,穷数十昼夜之力,反复勘之。余以目眵,不能辨细字,命儿子硕 磨从利叔斛对,匝月讫工。此后讨论修饰润色,不知更属何人,余谓非亭林复生 不办。闰秋中元,高学沅跋。 〔过录〕亭林先生肇域志,德清许积卿驾部所藏,余少游北地,浙中仅一 至,未得见也,亡友刘廉方曾见之,为余言。咸丰辛酉,秀水杨利叔又言海宁蒋 寅防评事钞录一本,是年腊月,寅昉避寇乱,由沪上来鄂,赁宅武昌城中,与寓馆望楹,乃得识寅昉,出是书读之。书凡百余万言,其体例目录未及编定,又阙北直隶及江西、四川两布政司,则自序所云,未遑删定成一家之书,叹精力之已衰,惧韦编之莫就,冀后之同志续而传之者也。又云,取各省府州县志,后取二十一史,参互书之,凡阅志一千余部,本行不尽,则注之旁,旁又不尽,则别为一集,曰备录。今按书中旁行夹注,细密繁衍,据梁学士、阮相国、胡征士诸跋,咸以为先生手书,工整雅健,无一率笔,而所谓备录者,不知已并录此书内耶?抑尚另为卷帙耶?若已并录书内,则自序所云,当在未经并录之先,否则备录当另为一集也。梁学士曰,按先生郡国利病书序,同时尚有舆地记一编,此志疑即初名舆地记,据此则舆郡国利病书同时纂集,一究生民之利病、治乱之得失,一考建置沿革之规、山川形势兵事成败之要,意各有所主也。昔先大夫尝以顾氏方舆纪要不能无讹误,思有以正之,乃为直省建置议,并为分合诸图,李先生兆洛叹为精确,留读久不归,李先生殁,遂失之。余尝欲继先志,取方舆纪要校其讹误,少苦衣食奔走,长复浮下吏,寇乱频蹙,锋镝仓皇,所志迄未能遂,忽忽老将至矣,今获读此书,益叹古人于流离戎马之间,著书不辍,其志趣之远大、精力之过人,断非薄劣下学所能仰企者也。寅昉笃志勤学,多交海内读书好古之士,请合同志数人,取方舆纪要、郡国利病书,与此书相勘,撷其英华,去其繁衍,弥其阙佚,校其讹误,勒为一书,以终亭林先生之志,为拨乱致治者取法。余虽日即衰迈,亦欲挟铅椠以从事其间,寅昉倘以为然,愿奋力以成之,夫亦海内学者所祷祀而乐观其成,先生必将默助于九京也。同治元年春正月,阳湖张曜孙识。 亭林先生遭时离乱,传食四方,会萃群书,以便行箧观览,此与郡国利病书 同属稿本,惟贤而有力者,合二书采之芟之,以成先生一家之学,不必绳以吉甫 王存之体,亦不必绳以乐史之体,犹近日未谷说文,不容以二徐本相绳,亦不必 以严段之说相绳也。同治元年,寅防主政出以相视,较诸跋又阙广西布政司一 省,然叶已千三百八十八翻,为字约二百六十余万,与驾部原跋不差池,何以独 缺耶?道光丁未,平定张石洲方为山西杨墨林刊未刊书,是时顾嗣落成,先生年 谱亦印就,如见是书,必为校刊,惜乎其不之见也,岂物之显晦有时耶?余嗜好 与先生同,而遭乱无子亦同,行将沂沔,由少习道蓝田入秦中,又与先生同。寅 昉亦罹兵戈,必无刊此书力矣,借观数日,而识其向慕之意如此。江宁汪士铎。 桂氏书今日照许印林刊之,别有许云虬方舆纪要考证,杨至堂侍郎谋刊之未 果,今存济宁李氏,与此同宝书也。士铎又记。 士铎又案:此先生未成稿本,必条理使各秩如,方可授梓,亦不必补所阙四 省也。原钞本字如蚁足,行至数十字,目咤不能谛视,然惜其为舆地类苑,且无 统志广载人物之繁,所引书今多未之见,兹幸钞成清本,故欲理之,使各归其郡 县,免前后错出杂沓之弊,然后以聚珍板印行,以惠后之修志者,先生当亦首肯 也。同治八年九月,识于无不悔斋。 顾氏原书二十册,据歙程易畴先生跋,已阙北直隶及四川、江西两布政司, 此册为余姚朱久香阁学所藏,即蒋寅昉评事所钞之本,江宁汪梅村先生跋所言又 阙广西者也。湘乡相国欲以活字板行之,爰依其武,凡上下方及旁注均搀入,而 略以意分,为卷凡江南十一、浙江二、山东八、山西五、河南四、湖广三、陕西 十、云南二、贵州一、广东二、福建二,共五十卷。同治己巳秋八月,宝应成蓉 镜谨识。 |
出版年(中历) |
清同治 |
出版年(公历) |
1862-1874 |
数量 |
50册 |
文件大小 |
1173.4MB |
总页数 |
3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