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唐寅 |
品名 | 品茶图轴 |
朝代 | 明朝 |
文件大小 | 18.03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489×4038 |
尺寸(CM) | 12.6×34.18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明唐寅品茶图轴 Appreciating Tea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唐寅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93.2×29.8 |
诗塘 | 14.4×29.8 |
左右边幅八幅 | 各24.3×9.6 |
右边幅 | 28×6.7 |
左边幅 | 28×8.5 |
下方三幅 | 各19.3×9.7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诗塘 | 纸 |
左右边幅 | 纸 |
下方三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作者款识 | 唐寅 | 本幅 | 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候自嘉。吴郡唐寅。 | 行书 | |
印记: 唐子畏、唐伯虎 |
|||||
题跋 | 本幅 | 行书 | 逸品。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乾隆癸酉十月。题于田盘千尺雪。即用伯虎原韵。御笔。 | 行书 | 就水惟应事品茶。携来恰有雨前芽。解元想象如相谓。石濑松涛此处嘉。乾隆癸酉十月。题于田盘千尺雪。即用伯虎原韵。御笔。 |
印记: 几暇怡情、得佳趣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甲戌二月重过千尺雪迭前韵再题 | 行书 | 非关陆羽癖分茶。偶试原欣沃道芽。瓷椀筠炉值兹暇。田盘春色正和嘉。甲戌二月重过千尺雪迭前韵再题。 |
印记: 会心不远、德充符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乙亥仲春三迭原韵题。御笔。 | 行书 | 壁张墨戏写烹茶。汲雪因教试荈芽。正是盘中春好处。抚松坐石意为嘉。乙亥仲春三迭原韵题。御笔。 |
印记: 比德、朗润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戊寅冬四迭前韵题。御笔。 | 行书 | 可笑琅琊不识茶。酪奴将谓胜龙芽。六如解事留真迹。一再拈吟兴致嘉。戊寅冬四迭前韵题。御笔。 |
印记: 席上珍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庚辰春驻盘山题。御笔。 | 行书 | 千尺雪旁安竹垆。壁张伯虎品茶图。却似图中人语我。不须如此费工夫。庚辰春驻盘山题。御笔。 |
印记: 比德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癸未仲春五迭前韵题。御笔。 | 行书 | 底湏调水始烹茶。就近缾罍煮贡芽。恰似去年惠泉上。听松得句也清嘉。癸未仲春五迭前韵题御笔。 |
印记: 古香、太朴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甲申小春再题 | 行书 | 伯虎品茶挂壁间。飘萧须鬓道人颜。汲泉煮茗忽失笑。笑我安能似尔闲。甲申小春再题。 |
印记: 古香 |
|||||
题跋 | 清高宗 | 诗塘 | 丙戌仲春中澣憩千尺雪观画御题 | 行书 | 苏台文笔擅风流。雅合高张石屋幽。竹鼎茗瓯依旧例。图中人可许从不。丙戌仲春中濣憩千尺雪观画御题。 |
印记: 得象外意、乾隆宸翰 |
|||||
题跋 | 清高宗 | 右边幅(右一) | 丙戌九秋下澣御题 | 行书 | 泉上山房有竹炉。品茶恰对品茶图。谁知三百年前笔。却与今朝景不殊。丙戌秋下濣御题。 |
印记: 乾隆(连珠印) |
|||||
题跋 | 清高宗 | 左边幅(左一) | 己丑暮春中澣御题 | 行书 | 草堂事茗是何人。潇洒衣巾古淡神。祇有解元知此意。谓宜泉上结良宾。己丑暮春中濣御题。 |
印记: 乾隆(连珠印) |
|||||
题跋 | 清高宗 | 右边幅(右二) | 庚寅仲春下澣御题 | 行书 | 就泉烹鼎试茶槽。户外松风响谡涛。默识田畴应首肯。不教吴郡独称高。庚寅仲春下濣御题。 |
印记: 乾隆(连珠印) |
|||||
题跋 | 清高宗 | 左边幅(左二) | 壬辰仲春中澣御题 | 行书 | 着壁唐家试茗图。每来题句不教孤。伊人设起当前问。掉首应云有是乎。壬辰仲春中濣御题。 |
印记: 乾隆(连珠印) |
|||||
题跋 | 清高宗 | 右边幅(右三) | 甲午仲春下澣御题 | 行书 | 越瓯吴鼎净无尘。煮茗观图乐趣真。不必无端相较量。较来少愧个中人。甲午仲春下濣御题。 |
印记: 乾隆(连珠印) |
|||||
题跋 | 清高宗 | 左边幅(左三) | 乙未暮春上澣御题 | 行书 | 就泉煮茗一快事。此事诚宜写作图。欲问个中唐伯虎。亦曾绝胜到斯乎。乙未暮春上濣御题。 |
印记: 乾隆(连珠印) |
|||||
题跋 | 清高宗 | 右边幅(右四) | 壬寅暮春上澣御题 | 行书 | 伯虎品茶事欲仙。朅来逸韵仿依前。中人茗椀安排就。双手高擎俗已然。壬寅暮春上濣御题。 |
印记: 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 |
|||||
题跋 | 清高宗 | 左边幅(左四) | 乙巳暮春上澣御题 | 行书 | 品茶自是幽人事。我岂幽人亦品茶。偶一为之寓兴耳。灶边陆羽笑予差。乙已暮春上濣御题。 |
印记: 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 |
|||||
题跋 | 清高宗 | 右边幅(右五) | 丁未暮春月上澣御题 | 行书 | 千尺雪斋设竹垆。壁悬伯虎品茶图。羡其高致应输彼。笑此清闲何有吾。丁未暮春月上濣御题。 |
印记: 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 |
|||||
题跋 | 清高宗 | 左边幅(左五) | 己酉季春月御题 | 行书 | 品茶事自属高闲。真迹六如挂壁间。茗椀竹垆陈妥贴。品非闲者畧赪颜。己酉季春月御题。 |
印记: 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 |
|||||
题跋 | 清高宗 | 下隔水(右) | 辛亥季春御题 | 行书 | 赵宧光事。重提旧唐伯虎图。又看新即景。何妨吟七字。却惭不是个中人。辛亥季春御题。 |
印记: 八征耄念之宝、自强不息 |
|||||
题跋 | 清高宗 | 下隔水(中) | 癸丑用辛亥御题韵 | 行书 | 满幅题词都作旧。一垆烹煮茗又成。新擎杯在手微生。笑笑(疑为多一笑字)我却为着相人。癸丑用辛亥御题韵。 |
印记: 八征耄念之宝、自强不息 |
|||||
题跋 | 清高宗 | 下隔水(左) | 丁巳季春月御题 | 行书 | 游山返跸入山门。小憩溪堂俯水源。名迹余笺聊补空。再来搁笔合忘言。丁已季春月御题。 |
印记: 太上皇帝、十全老人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收传印记 | 衣园藏真 |
鉴藏宝玺 | 八征耄念之宝 |
鉴藏宝玺 | 太上皇帝 |
收传印记 | 子孙宝之 |
收传印记 | 潘旸升印 |
收传印记 | 潘朗士 |
收传印记 | 衣园珍藏 |
收传印记 | 康饴 |
收传印记 | 竹溪秘玩 |
收传印记 | 萝轩审定 |
收传印记 | 兼山堂图书 |
收传印记 | 清白之遗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宝笈三编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古希天子 |
鉴藏宝玺 | 寿 |
鉴藏宝玺 | 五福五代堂古希天子宝 |
鉴藏宝玺 | 静寄山庄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嘉庆鉴赏 |
鉴藏宝玺 | 乾隆宸翰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次要主题 | 山水 | 春景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扇 | |
次要主题 | 器用 | 饮食器 | 茶壶、杯 |
其他主题 | 器用 | 家具(屏风) | 帘、桌椅 |
主要主题 | 建筑 | 茅草屋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瀑布 | |
次要主题 | 树木 | 寒林.枯树 | 枯树 |
次要主题 | 人物 | 侍从(侍女、童仆) | 童仆三人 |
次要主题 | 人物 | 高士(士人、隐士)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文房用具 | 书本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写意 | |
皴法 | 披麻皴 |
人物衣纹描法(粗细线条) | |
苔点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四册,页1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