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唐寅】《随笔(三)册》台北故宫博物院高清TIF大图

【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唐寅
品名 随笔(三)册
朝代 明朝
文件大小 252.01MB
分辨率(DPI) 300×300
像素大小 2829×2121
尺寸(CM) 23.95×17.95
作品数量 14
作品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格式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书法
品名 明唐寅随笔(三) 册
分类 法书
作者 唐寅
书体 行书
数量 一册:十四开(本幅十四开,每开二幅,末开一幅,合计十四开二十七幅)
作品语文 汉文
释文 溪风凉引过桥南。径草蒙茸雨露贪。九夏苦当小暑末。一身忧佩大功三。翠经掠水鱼惊没。峰乱争衙蝶梦酣。自分投闲闲未彻。晚亭诗债独喃喃。烟花欲遍卧江南。随处清风可激贪。漓水系怀征雁杳。春光捻指摽梅三。蛩吟近户秋声切。推闪横塘夕照酣。无限幽怀向谁尽。雕阑双燕呢喃。见意亭中见意翁。萧然无系野云同。曲肱三径烟霞切。染指十年尘海空。向晚路歧牢把捉。此生心迹任穷通。秋风一味苏残病。已荷天恩到瀼东。 山水之间见意亭。蚁封蜗壳小潜形。谈风生尘户双屦。化雨濡庭儿两丁。素壁流云瞻故旧。朱阑笼雾隔娉婷。窗前剩有无穷思。鱼鸟纷纭绿满汀。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饰也。天下之事莫不由辙而言之。车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呜呼与子相好。相期百年。不知中道。弃我而先。我徂京师。不远当还。嗟子之去。曾不须臾。子去不返。我怀永哀。反复求思。意子复回。人亦有言。死生长短。苟皆不欲。欲尔避谁。当我独悲。子生逢百殃。有子六人。六人今谁在堂。唯轼与辙。仅存不亡。咻呴抚摩。既冠既昏。教以学问。畏其无闻。昼夜孜孜。孰知子勤。提携东去。出门迟迟。今往不捷。后何以归。二子告我。母氏劳苦。今不汲汲。奈后将悔。大寒酷热。崎岖在外。亦既荐名。试于南宫。文字炜炜。叹惊群公。二子喜跃。我知母心。非官实好。要以文称。我今西归。有以借口。故乡千里。期母寿考。归来空堂。哭不见人。伤心故物。感涕殷懃。嗟予老矣。四海一身。自子之逝。内失良朋。孤居终日。有过谁箴。昔予少年。游荡不学。子虽不言。耿耿不乐。我知子心。忧泯没。感叹折节。以至今日。呜呼死。不可再得。安镇之乡。里名可龙。隶武阳县。在州北东。有蟠其邱。惟子之坟。凿为二室。期与子同。骨肉归土。魂无不之。我归旧庐。无不改移。魂兮未泯。不日来归。频年白玉堂中病。是处求医未遇医。见说汤家好兄弟。自题纨扇寄相思。 古人以良相良医并称。然则求医当如求士。予多病者最喜医。闻能起予姻家子危疾。诗以谢之江东陆深。玉堂清兴托新诗。无病年来苦问病(点去)医天下疲癃望谁起。还看经济在论思。 唐著作佐郎顾况集序。吴中山泉气状。英淑怪丽。太湖异石。洞庭朱实。华亭清唳。与虎丘天竺诸佛寺。钩绵秀绝。君出其中间。翕轻清以为性。结冷汰以为质。喣鲜荣以为词篇。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将谁与哉。君字逋翁。讳况。以文入仕。其为人类其词章。尝从韩晋公于江南为判官。骤成其磊落大绩。入佐著作。不能慕。顾为众所排。为江南郡丞。累岁脱縻无复北意。起屋于茅山。意飘然将续古二仙。以寿九十卒。湜以童子见君扬州孝感寺。君披黄衫。白绢鞳头。眸子了然。炯炯清立。望之真白圭振鹭也。既接欢然。以我为扬雄孟轲。顾恨不及见。三十年于兹矣知音之厚。曷尝忘诸。去年从丞相凉公襄阳有曰顾非熊生者在门。讯之即君之子也。出君之诗集二十卷。泣请余发之。凉公适移莅宣武军。余装归洛阳。诺而未副。今又稔矣生来速文。乃题其集之首为序。 放翁诗选序杨仪部循吉放翁为南渡诗人大家。而年又最寿。日课一诗。至耄耋不懈。故其多不啻万首。今涧谷所选。殆十一尔。二家趣好。微有不同。然搜玄猎奇。班班略备。俾嗜者观之。亦足以厌饫而思休矣。顾今人间传写。犹未免有靳容德色之病有曰吾将梓之。其孰不欲焉。刘户部生之。蜀人也。雅工吟咏。已造堂奥。近以监税杭。遂用余力治兹事。使翁诗一新。川流日焕。诚嘉惠词林之盛举也。前代诗多矣。独刻此者。其有专尚而深契其心者欤。翁才力放逸。殆出天纵。在李杜苏黄而下。故有定论。诚不敢加喙其间。独喜由翁迨今三百禩。仅得一刘户。为诗再行是何廖廖知赏之难也。户部名景寅。癸丑进士所谓好古以实而不以名者。骚坛庆快尚共贤之哉。 奕叶书香龙囦续续书香未有涯。文章充栋十牛车。青云满眼俱年少。如此江南得几家 调珠弄墨过平生。诸少纷纷各有成。自幸传家经几叶。惯从书里取功名。 游小赤壁。龙囦去年赤壁又今年。一日看山一日仙。石好也须袍笏拜。地灵不妄古今传。高碑姓字先生某。巨笔文章学士钱。万壑风烟千嶂雨。有人吹笛卧归船。 北归舟中正值舟难进。陡惊风雨狂。雨飜增湿热。风稍荐清凉。回首帝京远。关心客路长。晚来忽开霁。皎月复生光。 过临清值雨。迢遽还家路。纔过第一津。无诗便觉俗。有酒未为贫。愿足凝尘席。年惊下坂轮。吾方苦炎热。赖雨助精神。 送友。段金璧水曾游地。怜君更此行。采芹看拂燕。伐木听迁莺。芳草春江梦。长淮夜月情。东风将别思。浩荡逐南征。 溪上二绝。朱应登。鸣雨初过水满陂。画船芳草自逶迤。牵舟逆流犹堪喜。况是中流挂席时。 溪上泛舟乘夜月。葛衣纤薄足凉飔。蛙喧繁吹依深苇。蝉曳余音过别枝。 送孙太史。东风新水满城阴。落日飞花乱客心。千里梦魂京国远。十年情事酒杯深。紫泥春暖看裁诏。玉局书成有赐金。多病不堪还此别。江干芳草独沾襟。 金陵官舍四首。郭维藩司业。邸第连山麓。幽深惬素情。安居思太宰。南雍自司业厩其宅亦厩今太宰罗公为司业始轫为之。仁里接司成。舍东亭汪司成也。猿挂临窗见。云容切户生。自公时有暇。心迹得双清。 鸡鸣山自好。迤逦带吾居。松雨斜淋幔嵓云暗度除。庭深惟下鸟。斋小但容书。常喜承明德。门过长者车。 桧庭应明晦。坐起足相娱。夙植从天老。桧。罗公手植也。其阴可庭。余芬至腐儒。竽声传户外。黛色拥?隅。尽日清阴里。高吟信缓趋绝。焚香坐午幌。是我放衙时。门掩吏人去。书声山鸟知。引池通细水。插竹补疏篱。幽僻如村摀。由来野性宜。 赤壁图歌次西涯公韵为华生从龙作。二泉。长江无声动吹万。月上东山渡河汉。东坡词赋思千秋。客吹洞箫如发难。兴亡有恨客心苦。不独曹吴堪扼腕。汉家心腹已摧伤。手足安能相救扞。猛风东来水倒流。南军北。忽相乱。天公助顺不助逆。若论成功犹未半。华容道远老瞒愁。周郎渡江江有岸。潮宗江汉故无心。蜀浪吴波各分散。五丘哀罢又章乡。为国忘却天下患。后人吊古对江山。坐遣胸中置冰炭。洞箫声尽客何言。似笑老生谈熟烂。百年水月坡翁心。泛泛不知身在窜。明朝酒醒赋初成。白雪调高歌欲断。西崖居士。今东坡逝矣岁华惊几换。画图流传到东吴。诗句人将史书看。华生况是知音人。击节向予三赏叹 与徐秋官用中登松风阁先一年尝欲登而未果。至是始遂焉。七里青山两载心。秋官为我一登临。病余幽兴泉兼石。别后佳音玉更金。夜雨不嫌苔径湿。春云偏爱竹房深。松风阁上君曾坐。试问如何。可听颖琴。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13.3×15.4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封面 楷书 唐寅随笔。三。静字十七。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印记】
鉴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参考数据

【类别】 【参考数据】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四册,页1828-1832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17

作品展示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明唐寅随笔(三)册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