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唐寅 |
品名 | 维摩说法图轴 |
朝代 | 明朝 |
文件大小 | 18.03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659×3624 |
尺寸(CM) | 14.04×30.68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明唐寅维摩说法图轴 Vimalakirti Expounding Buddhist Teaching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唐寅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23.6×55.5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绢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作者款识 | 唐寅 | 本幅 | 维摩说法图。晋昌唐寅。 | 行书 | |
印记: 唐寅私印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珠林三编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嘉庆鉴赏 |
鉴藏宝玺 | 秘殿珠林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次要主题 | 人物 | 孩童 | |
次要主题 | 人物 | 农夫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拐杖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如意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兵器 | 剑、斧 |
其他主题 | 花草 | 莲荷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柏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松 | |
主要主题 | 佛道人物 | 居士 | 维摩诘 |
次要主题 | 人物 | 百姓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耕织渔猎 | 钓具、锄 |
其他主题 | 器用 | 宗教器用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乐器 | 琴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文房用具 | 卷、钵 |
其他主题 | 器用 | 花器 | 莲瓶 |
其他主题 | 花草 | 藤萝 | |
其他主题 | 花草 | 灵芝 | |
次要主题 | 人物 | 仕女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山径 | |
主要主题 | 经史‧故事 | 维摩说法 | |
次要主题 | 人物 | 侍从(侍女、童仆) | 侍从 |
次要主题 | 佛道人物 | 罗汉(应真、尊者) | |
次要主题 | 人物 | 渔夫、船夫 | |
次要主题 | 人物 | 高士(士人、隐士)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
其他主题 | 佛道人物 | 僧(和尚、尼姑)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江河、湖海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皴法 | |
皴法 | 披麻皴 |
人物衣纹描法(匀称线条)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秘殿珠林三编(干清宫),页72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79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七册,页37-38 |
内容简介(中文) |
「维摩」又称「维摩诘」,是梵文音译,本是妙喜国不动如来世界的菩萨,为化度众生变为一位长者,来到释迦牟尼佛治理的婆娑世界之毘耶离城。他精通大乘佛教哲理,辩才无碍;既明了众生心之所趣,能辨众人资质之慧钝,并深入一般人出入之地讲论佛法。 画中维摩端坐盘石说法。信徒环绕,不分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画传唐寅作,应为明代职业画家所为。虽未若唐寅作品精谨,全幅仍清雅活泼。(20091016) |
内容简介(英文) | Vimalakirti was a bodhisattva from Abhirati in the Tathagata Akshobhya realm who manifested as an elder to save sentient beings, coming to Vaisali in the Saha Realm ruled by Shakyamuni Buddha. He was versed in the teachings of Mahayana Buddhism and extremely eloquent. Understanding the mind of common folk, he could differentiate their intelligence and thus explain the teachings for them to understand. Here Vimalakirti is sitting on a rock explaining the Buddhist teachings. Disciples surround him, including men and women, old and young, and rich and poor alike. This work is said to be by Tang Yin, but is probably by a Ming professional painter instead. Though not as refined as a Tang Yin painting, it is still pure and elegantly animated.(20091016) |
【作品展示】

明唐寅维摩说法图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