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黄公望】《溪山草阁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高清TIF大图

【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黄公望
品名 溪山草阁图轴
朝代 元代
文件大小 18.0MB
分辨率(DPI) 300×300
像素大小 2141×2803
尺寸(CM) 18.12×23.73
作品数量 1
作品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格式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绘画
品名 元黄公望溪山草阁 轴
Thatched Pavilion Among Mountains and Streams
分类 绘画
作者 黄公望
数量 一轴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121.6×33
诗塘 23.2×33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诗塘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作者款识 黄公望 本幅 大痴道人 行楷书
印记:
黄氏子久
题跋 程敏政 诗塘 成化壬寅七月既望。程敏政题。 石骨玲珑鏁碧烟。构庐合与白云连。凌霄栝柏千年干。绕磵笙簧一道泉。名士买山原待贾。老夫操券不须钱。黄痴缋手吾能识。回首当时忆旧传。 大痴老人画。笔墨苍莽。神思萧逸。余家旧藏溪山幽趣图。矾石琐细。远岫嵌空。点拂处彩色与墨气相映发。真独契三昧。不名一相者。今复睹此幅。如遇箧中故物。俨置身于溪山幽趣之间。爰于引端。辄留芜句。成化壬寅七月既望。程敏政题。
印记:
克勤、学士之章、篁敦
题签 程敏政 题签 明程克勤题。竹痴鉴定秘藏。 元大痴道人溪山草阁图真迹。明程克勤题。竹痴鉴定秘藏。
印记:
涧飞珍玩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印记】
鉴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鉴藏宝玺 嘉庆鉴赏
鉴藏宝玺 石渠宝笈
鉴藏宝玺 三希堂精鉴玺
鉴藏宝玺 宜子孙
鉴藏宝玺 宝笈三编
鉴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鉴藏宝玺 宣统鉴赏
鉴藏宝玺 无逸斋精鉴玺
收传印记 万□堂藏
收传印记 东汉客星之裔
收传印记 毕泷涧飞氏藏
收传印记 德有邻堂
收传印记 新安朱氏宝藏图书
收传印记 鲁郡郚氏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第一层)】 【主题(第二层)】 【主题说明】
主要主题 山水
次要主题 建筑
其他主题 山水 溪涧、湍泉 溪涧
其他主题 山水 江河、湖海
其他主题 人物 高士(士人、隐士)
其他主题 树木
其他主题 建筑 房舍
其他主题 建筑
次要主题 建筑 栏杆

技法

【技法】 【技法细目】
写意
皴法
苔点

参考数据

【类别】 【参考数据】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四册,页1612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66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四册,页113-114
参考书目 1.邱士华,〈传元黄公望溪山草阁〉,收入何传馨主编,《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1年五月初版一刷),页360。
内容简介(中文) 近景左侧横出小坡,岸边立一小亭伫于溪面。中景水道曲折蜿蜒,两旁碎石、平台、坡坨层层相迭,于远景处垒为巨大高耸之山体,一侧可见峭壁陡立,山石间点缀丛密林木,颇显生趣。
此作款署「大痴道人」,然其平台坡石,显受沈周(1427-1509)影响,可能原为16世纪后期苏州画家的作品。根据印记,此作可能曾为朱之赤(活跃于17世纪)收藏。入清后,为毕泷收藏,嘉庆年间籍没入宫。
(20110609)
内容简介(英文) The left part of the foreground scenery here features a slope extending outward with a small kiosk standing above the water by the bank. The waterway in the middleground zigzags through the composition, with both sides connected using scattered rocks, outcroppings, and slopes as a gigantic massif rises in the distance. On one side is a precipitous cliff, its top dotted with trees to give it vitality.
Although this work is signed with Huang Gongwang’s sobriquet (“Dachi daoren”), the flat outcroppings and rocks show the influence of Shen Zhou (1427-1509), suggesting it is perhaps a work by a late 16th-century Suzhou painter instead. Evidence from the seals indicates that it may have been collected by Zhu Zhichi (fl. 17th c.). In the Qing dynasty it was in the collection of Bi Long, and it entered the court in the Jiaqing reign (1796-1820).
(20110609)

作品展示

__元黄公望溪山草阁.轴故画__KANPAA

__元黄公望溪山草阁.轴故画__KANPAA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