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曹知白 |
品名 | 贞松白雪轩图轴 |
朝代 | 元代 |
文件大小 | 18.0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548×3878 |
尺寸(CM) | 13.1×32.83 |
创作时间 |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元曹知白贞松白雪轩图轴 Pine and White Snow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曹知白 |
创作时间 |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25.9×49.7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作者款识 | 曹知白 | 本幅 | 至正十二年(公元一三五二年)春正月。云西子画贞松白雪轩图。 | 篆书 | |
印记: 贞素、云西小隐 |
|||||
题跋 | 张雨 | 本幅 | 楷书 | 至正十二年正月。句曲张雨。与云林会于贞松白雪轩。其地林石奇胜。窗牖明洁。轩中主人抱奇才。守冰操。款坐剧谈。啸咏竟日。云西作图。各赋诗以赠。境静尘虑清。雨余山光变。池馆閟虚闲。琴酌申缱绻。蔚哉春木荣。憩我飞翮倦。石间有题字。苔蚀已难辨。方外张雨。 | |
印记: 张伯雨印、句曲外史、虬僊 |
|||||
题跋 | 杨维祯 | 本幅 | 草书 | 雪作寒花满院开。亭亭劲质倚天栽。曹君用笔能潇洒。独鹤飞来印绿苔。(误为苕)。铁篴道人。 | |
印记: 会稽杨维祯印 |
|||||
题跋 | 倪瓒 | 本幅 | 楷书 | 境静凝虚閟馆深。轩窗幽寂无扃尘。云西画手堪惊绝。为写双龙落翠阴。倪瓒。 | |
印记: 云林子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鉴藏宝玺 | 重华宫鉴藏宝 |
鉴藏宝玺 | 乐善堂图书记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收传印记 | 子京所藏 |
收传印记 | 项元汴印 |
收传印记 | 京兆宇文公谅子贞章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山水 | ||
主要主题 | 树木 | 寒林.枯树 | 枯树 |
主要主题 | 树木 | 松 | |
次要主题 | 山水 | 江河、湖海 | 江河 |
次要主题 | 人物 | 高士(士人、隐士) | 高士 |
次要主题 | 人物 | 侍从(侍女、童仆) | 侍从 |
次要主题 | 翎毛 | 鹤 | |
次要主题 | 建筑 | 茅草屋 | |
次要主题 | 建筑 | 桥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佛堂 | |
其他主题 | 山水 | 瀑布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家具(屏风)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香炉.火盆 | 香炉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文玩(琴棋书画) | 书画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皴法 | 披麻皴 |
苔点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初编(重华宫),下册,页796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196-197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四册,页127-128 |
内容简介(中文) |
曹知白(公元一二七二—一三五五年),华亭(今江苏上海)人。字又玄,号云西。至元(一三三五—一三四○年)间,为昆山教谕。善画山水,师法郭熙。 水墨画虬松双株并立于前,树枝往下伸张如蟹爪状,是典型李郭派画法。茅屋层基而起,流水下泻于旁,淙淙有声,窗间有人仰谛,鹤步松阴,一派闲散之意。全图之山石树木,用墨浓淡相间,饰以苔点,疏林深秀,天真平淡。 |
内容简介(英文) |
Ts’ao Chih-po (style name Yu—hsuan; sobriquet Yun-hsi) was a native of Hua-t’ing (modern Shanghai, Kiangsu). During the Chih-yuan era (1335-1340), he served as an official instructor in K’un-shan. He excelled at landscape painting in which he emulated the style of Kuo Hsi (ca. 1001-ca. 1090). Two twist pine trees stand in the foreground with their branches groping downward like crab claws in a style typical of the painting style of the Li Ch’eng (919-967) and Kuo Hsi tradition. A thatched hut stands on a high platform, and water flows down on one side with almost audible gurgling. By the window of the hut is a figure gazing up attentively. A crane walks leisurely among pines. The mountain rocks and trees are all depicted with contrasting dark and light ink with moss dots added for emphasis. The thin, sparse trees create the setting of quietude in a deep mountain, full of natural simplicity. |
【作品展示】

元曹知白贞松白雪轩图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