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爱新觉罗弘历-乾隆-清高宗】《拓本敬胜斋法帖(二十六)册-高宗御临苏轼灔滪堆赋》台北故宫博物院高清TIF大图

【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清高宗
品名 拓本敬胜斋法帖(二十六)册-高宗御临苏轼灔滪堆赋
朝代 清代
文件大小 107.98MB
分辨率(DPI) 300×300
像素大小 2831×2119
尺寸(CM) 23.96×17.94
创作时间 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
作品数量 6
作品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书法,法帖,墨拓
品名 拓本敬胜斋法帖(二十六) 册 清高宗御临苏轼灔滪堆赋
分类 法帖
作者 爱新觉罗弘历
书体 行书
创作时间 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
数量 一幅
作品语文 汉文
释文 御临苏轼灔滪堆赋。(楷书)。
灔滪堆赋。世以瞿塘峡口滟滪堆为天下之至险。凡覆舟者。皆归咎于此石。以余观之。盖有功于斯人者。夫蜀江会百水而至于虁。弥漫浩汗。横放于大野。而峡之大小。曾不及其十一。茍先无以龃龉于其间。则江之远来。奔腾迅快。尽锐于瞿唐之口。则其崄悍可畏。当不啻于今耳。因为之赋。以待好事者试观而思之。 
天下之至信者。惟水而已。江河之大。与海之深。而可以意拂。唯其不自为形。而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掀腾勃怒。万夫不敢前兮。宛然听命。惟圣人之所使。予泊舟乎瞿唐之口。而观乎滟滪之崔嵬。然后知其所以开峡而不去者。固有以也。蜀江远来兮。浩漫漫之平沙。行千里而未甞龃龉兮。其意骄逞而不可摧。忽峡口之逼窄兮。纳万顷于一杯。方其未知有峡也。而战乎滟滪之下。喧豗震掉。尽力以与石鬬。勃乎若万骑之西来。忽孤城之当道。钩援临冲。毕至于其下兮。城坚而不可取。矢尽剑折兮。迤逦循城而东去。于是滔滔汩汩。相与入峡。安行而不敢怒。嗟夫物固有以安而生变兮。亦有以用危而求安。得吾说而推之兮。亦足以知物理之固然。东坡此文。盖有得于阅历摧折之余。故其言见道亲切如此。丁丑(公元一七五七年)长夏御笔。(行书)。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印记数据 【印记类别】 【印记】 作者印记 入眼龝光尽是诗 作者印记 干 作者印记 隆 作者印记 心清闻妙香

作品展示

拓本敬胜斋法帖(二十六)册-高宗御临苏轼灔滪堆赋 ()

拓本敬胜斋法帖(二十六)册-高宗御临苏轼灔滪堆赋 ()

拓本敬胜斋法帖(二十六)册-高宗御临苏轼灔滪堆赋 ()

拓本敬胜斋法帖(二十六)册-高宗御临苏轼灔滪堆赋 ()

拓本敬胜斋法帖(二十六)册-高宗御临苏轼灔滪堆赋 ()

拓本敬胜斋法帖(二十六)册-高宗御临苏轼灔滪堆赋 ()

拓本敬胜斋法帖(二十六)册-高宗御临苏轼灔滪堆赋 ()

拓本敬胜斋法帖(二十六)册-高宗御临苏轼灔滪堆赋 ()

拓本敬胜斋法帖(二十六)册-高宗御临苏轼灔滪堆赋 ()

拓本敬胜斋法帖(二十六)册-高宗御临苏轼灔滪堆赋 ()

拓本敬胜斋法帖(二十六)册-高宗御临苏轼灔滪堆赋 ()

拓本敬胜斋法帖(二十六)册-高宗御临苏轼灔滪堆赋 ()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默认提供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