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管道升 |
品名 | 书孝经卷 |
朝代 | 元代 |
文件大小 | 161.7MB |
分辨率(DPI) | 72×72 |
像素大小 | 25437×2119 |
尺寸(CM) | 897.36×74.75 |
创作时间 | 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 |
品名 |
元管道升书孝经 卷 The Book of Filial Piety |
分类 | 法书 |
作者 | 管道升 |
书体 | 楷书 |
创作时间 | 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 |
数量 | 一卷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孝经。(第一则)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闲居。曾子侍侧。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女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第二则)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后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第三则)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第四则)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怨恶。行满天下无口过。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第五则)士章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曰。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第六则)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第七则)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尊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第八则)孝治章第八。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侮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菑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第九则)圣治章第九。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而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第十则)纪孝行章第十。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第十一则)五刑章第十一。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第十二则)广要道章第十二。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寡(应作众)。此之谓要道也。(第十三则)广至德章第十三。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弟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敬(应作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第十四则)广扬名章第十四。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第十五则)谏争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欤。是何言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第十六则)感应章第十六。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着矣。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第十七则)事君章第十七。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第十八则)丧亲章第十八。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月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躃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女孝经。(第一则)开宗明义章第一。曹大家闲居。诸女侍坐。大家曰。昔者。圣帝二女有孝道降于妫汭。卑让恭俭。思尽妇道。贤明多智。免人之难。汝闻之乎。诸女退位而辞曰。女子愚昧。未尝接大人余论。曷得以闻之。大家曰。夫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多闻阙疑。可以为人之宗矣。汝能听其言。行其事。吾为汝陈之。夫孝者。广天地。厚人伦。动鬼神。感禽兽。恭近于礼。三思后行。无施其劳。不伐其善。和柔贞顺。以明孝慈。德行有成。可以无咎。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之谓也。(第二则)后妃章第二。大家曰。关雎。麟趾。后妃之德。忧在进贤。不淫其色。朝夕思念。至于忧勤。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后妃之孝也。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第三则)夫人章第三。居尊能约。守位无私。审其勤劳。明其视听。诗书之府。可以习之。礼乐之道。可以行之。故无贤而名昌。是谓积殃。德小而位大。是谓婴害。岂不诫欤。静专动直。不失其仪。然后能和其子孙。保其宗庙。盖夫人之孝也。易曰。闲邪存其诚。德博而化。(第四则)邦君章第四。非礼教之法服。不敢服。非诗书之灋言。不敢道。非信义之德行。不敢行。欲人不闻。勿若不言。欲人不知。勿若不为。欲人不传。勿若不行。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祭祀。盖邦君之孝也。诗云。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第五则)庶人章第五。为妇之道。分义之利。先人后己。以事舅姑。纺绩裳衣。社赋蒸献。此庶人妻之孝也。诗云。妇无公事。休其蚕织。(第六则)事舅姑章第六。女子之事舅姑也。敬与父同。爱与母同。守之者义也。执之者礼也。鸡初鸣。咸盥漱。衣服以朝焉。冬温夏清。昏定晨省。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礼信立而后行。诗云。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第七则)三才章第七。诸女曰。甚哉。夫之大也。大家曰。夫者。天也。可不务乎。古者女子出嫁曰归。移天事夫。其义远矣。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天地之性。而人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防闲执礼。可以成家。然后先之。以泛爱君子。不忘其孝慈。陈之以德义。君子兴行。先之以敬让。君子不争。道之以礼乐。君子和睦。示之以好恶。君子知禁。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第八则)孝治章第八。大家曰。古者。淑女之以孝治九族也。不敢遗卑幼之妾。而况于娣侄乎。故得六亲之欢心。以事其舅姑。治家者。不敢侮于鸡犬。而况于小人乎。故得上下之欢心。以事其夫。理闺者。不敢失于左右。而况于君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九族和平。萋菲不生。祸乱不作。故淑女之以孝治上下也如此。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第九则)贤明章第九。诸女曰。敢问妇人之德。无以加于智乎。大家曰。人肖天地。负阴抱阳。有聪明贤哲之性。习之无不利。而况于用心乎。昔楚庄王晏朝。樊女进曰。何罢朝之晚也。得无倦乎。王曰。今与言(点去)贤者言乐。不觉日之晚也。樊女曰。敢问贤者谁欤。曰。虞丘子。樊女掩口而笑。王怪。问之。对曰。虞丘子贤则贤矣。然未忠也。妾幸得充后宫。尚汤沐执巾。栉备扫除。十有一年矣。妾乃进九女。今贤于妾者二人。与妾同列者七人。妾知妨妾之爱。夺妾之宠。故不敢以私蔽公。欲王多见博闻也。今虞丘子居相十年。所荐者。非其子孙。则宗族昆弟。未尝闻进贤。而退不肖。可谓贤哉。王以告之。虞丘子不知所为。乃避舍露寝。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遂立为相。夫以一言之智。诸侯不敢窥兵。终霸其国。樊女之力也。诗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又曰。辞之辑矣。人之洽矣。(第十则)纪德行章第十。大家曰。女子之事夫也。纚笄而朝。则有君臣之严。沃盥馈食。则有父子之敬。报反而行。则有兄弟之道。受期必诚。则有朋友之信。言行无玷。则有理家之度。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夫。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殆。为下而乱则辱。在丑而争则乖。三者不除。虽和如琴瑟。犹为不妇也。(第十一则)五刑章第十一。大家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妒忌。故七出之状。标其首焉。贞顺正直。和柔无妒。理于幽闺。不通于外。目不㺄旬色。耳不留声。耳目之欲。不越其事。盖圣人之教也。汝其行之。诗云。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第十二则)广要道章第十二。大家曰。女子之事舅姑也。竭力而尽礼。奉娣姒也。倾心而罄义。抚诸孤以仁。佐君子以智。与娣姒之言信。对宾侣之容敬。临财廉取与让。不为苟得。动必有方。贞顺勤劳。勉其荒怠。然后慎言语。省嗜欲。出门必掩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送兄弟不踰于阈。此妇人之要道。汝其念之。(第十三则)广守信章第十三。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阴阳刚柔。天地之始。男女夫妇。人伦之际。故乾坤交泰。谁能间之。妇地夫天。废一不可。然则丈夫百行。妇人一志。昔楚昭王出游。留姜氏于渐台。江水暴至。王约迎夫人必以符合。使者仓卒。遂不请行。姜氏曰。妾闻贞女义不犯约。勇士不畏其死。妾知不去必死。然无符。不敢犯约。虽行之必生。无信而生。不如守义而死。会使者还取符。则水高台没矣。其守信也如此。汝其勉之。(第十四则)广扬名章第十四。大家曰。女子之事父母也孝。故忠可移于舅姑。事姊妹也义。故顺可移于娣姒。居家理。故理可闻于六亲。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第十五则)谏诤章第十五。诸女曰。若夫廉贞孝义。事姑敬夫。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妇从夫之令。可谓贤乎。大家曰。是何言欤。是何言欤。昔者周宣王晚朝。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宣王为之夙兴。汉成帝命班婕妤同辇。婕妤辞曰。妾闻三代明王。皆有贤臣在侧。不闻与嬖女仝乘。成帝为之改容。由是观之。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不陷于不义。夫有诤妻。则不入于非道。若但从夫之令。又焉得为贤乎。诗云。猷之未远。是用大谏。(第十六则)胎教章第十六。大家曰。人受五常之理。生而有性习也。感善则善。感恶则恶。虽在胎养。岂无教乎。古者妇人姙子也。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不履左道。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靡声。口不出傲言。手不执邪器。夜则诵经书。朝则讲礼乐。其生子也。形容端正。才德过人。其胎教如此。(第十七则)母仪章第十七。大家曰。夫为人母者。明其礼也。和之以恩爱。示之以严毅。动而合礼。言必有经。男子六岁教之数与方名。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岁习之以小学。十岁从以师焉。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不有私财。立必正方。耳不倾听。使男女有别。远嫌避疑。不同巾栉。女子七岁教之以四德。其母仪之道如此。诗云。教诲尔子。式谷似之。(第十八则)举恶章第十八。诸女曰。妇道之善。敬闻命矣。小子不敏。愿终身以行之。敢问古者亦有不令之妇乎。大家曰。夏之兴也以涂山。其灭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莘氏。其灭也以妲己。周之兴也以大任。其灭也以褒姒。此三代之王。皆以妇人失天下。身死国亡。而况于诸侯乎。况于卿大夫乎。况于庶人乎。由是观之。妇人起家者有之。祸于家者亦有之。至于陈御叔之妻夏氏。杀三夫。戮一子。弑一君。走两卿。丧一国。盖恶之极也。夫以一女子之身。破六家之产。吁可畏哉。若行善道。则不及于此矣。大德九年(公元一三0五年)三月上浣。天水管道升书。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21.9×272.8 |
隔水一 | 9.6 |
隔水二 | 9.9 |
拖尾 | 21.9×18.5 |
隔水三 | 8.4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拖尾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王世贞 | 拖尾 | 隆庆改元八月天弢居士王世贞识 | 行书 | 自古以书名家。迄今亦不多人。况笄祎者流。卫夫人以下屈指犹称为难。非管道升欤。是卷乃书孝经。檇李项子京所藏也。笔法端润。极有好致。全师曹娥。而具有河南遗意。如美女婵娟。不胜罗绮之态。道升有盛名江左。而更亚于子昂。是书超乎上乘矣。具法眼者鉴之。隆庆改元八月天弢居士王世贞识。 |
印记: 王元美印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赏之宝 |
鉴藏宝玺 | 养心殿鉴藏宝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收传印记 | 墨林 |
收传印记 | 子孙宝之 |
收传印记 | 项元汴印 |
收传印记 | 项墨林父秘籍之印 |
收传印记 | 墨林(重一。一半印) |
收传印记 | 项氏子京 |
收传印记 | 橘隐 |
收传印记 | 文祥 |
收传印记 | 䗶屐斋 |
收传印记 | 大觉 |
收传印记 | 竹素园 |
收传印记 | 李甡印 |
收传印记 | 艶雪斋 |
收传印记 | 句吴顾仲氏玄言鉴定 |
收传印记 | 中和 |
收传印记 | 太仆主簿(半印) |
收传印记 | 永宝 |
收传印记 | 墨兴 |
收传印记 | □□堂 |
收传印记 | 儒修 |
收传印记 | 蒋元隆印 |
收传印记 | 梦无道人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下册,页541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4 |
内容简介(中文) |
「孝经」一书乃孔子为曾子陈述孝道精义的著作,共分十八章。本幅以小楷书之,后幅并附女孝经。笔法端秀,拖尾王世贞跋中提及此书师法曹娥碑,并具唐褚遂良之笔意。 旧传为管道升所作。管道升(公元一二六二-一三一九年),字仲姬,浙江吴兴人。赵孟俯妻。书牍行楷,与孟俯几不可辨。善画墨竹梅兰,亦工山水、佛像。 |
内容简介(英文) |
The Classic of Filial Piety is a text in eighteen chapters by Confucius, elucidating the essence of virtue and filial piety for his disciple Tseng-tzu. In this work, the calligraphy has been done in standard script, and the Women’s Classic of Filial Piety has been appended. The brushwork is elegant and regular, and, as mentioned in the colophon by Wang Shih-chen (1526-1590), the style follows that of the Ts’ao-e stele and incorporates elements of the style of Ch’u Sui-liang (596-658). Traditionally, this work has been attributed to Kuan Tao-sheng (style name Chung-chi), a native of Wu-hsing, Chekiang. The wife of the famous artist Chao Meng-fu, the running and standard scripts of the two are almost indistinguishable. Kuan Tao-sheng excelled at painting orchids, plum blossoms, and bamboo in monochrome ink, as well as depicting landscapes and Buddhist ima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