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崔子忠 |
品名 | 苏轼留带图轴 |
朝代 | 明朝 |
文件大小 | 18.03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866×3222 |
尺寸(CM) | 15.79×27.27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明崔子忠画苏轼留带图轴 Su Dongpo Forfeiting His Girdle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崔子忠;Cui Zizhong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81.4×50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作者款识 | 崔子忠 | 本幅 | 崔子忠画 | 草书 | |
印记: (一印漫涣不可识)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乾隆庚申(公元一七四0年)长夏御题 | 行书 | 印公四大偈。东坡不能答。留带无语去。芥子须弥纳。当时胜负机。将谓饶老衲。玉带生莞笑。既拄而复磕。乾隆庚申(公元一七四0年)长夏御题。 |
印记: 乾隆宸翰、几暇临池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乙酉(公元一七六五年)仲春。驻金山。阅玉带。复题此律。行笈仍携是轴。展观印证并书帧端。御笔。 | 行书 | 玉鞶犹是子瞻遗。当日禅机竟若为。山色江声今妙偈。外州内翰昔威仪。本无此任僧伽敓。非有余殊人士垂。欲问曾围肚皮者。经多少不合时宜。乙酉(公元一七六五年)仲春。驻金山。阅玉带。复题此律。行笈仍携是轴。展观印证并书帧端。御笔。 |
印记: 会心不远、德充符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王午(公元一七六二年)仲春。驻金山。见印公所留带题句。仍镇山门。命驿致此图观之。因书帧中以志一时清赏。御笔。 | 行书 | 道母图中物。头陀寺里逢。山门至今镇。活句觅何从。讵此蓝鞓者。爱他白业宗。中郎如可拟。轼也庶几营。王午(公元一七六二年)仲春。驻金山。见印公所留带题句。仍镇山门。命驿致此图观之。因书帧中以志一时清赏。御笔。 |
印记: 几暇怡情、得佳趣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庚子(公元一七八0年)仲春。驻金山。阅带叠旧韵仍书图中。御笔。 | 行书 | 七百余年玉带遗。笑他佳话竟何为。印公出口遂成偈。坡老围腰竟失仪。胜在负边亦知否。匪伊即我底须垂。山僧匣衍夸珍古。问彼古人宜不宜。庚子(公元一七八0年)仲春。驻金山。阅带叠旧韵仍书图中。御笔。 |
印记: 几暇怡情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甲辰(公元一七八四年)仲春。驻金山。阅东坡玉带三叠旧作韵并书图中。御笔。 | 行书 | 竟与山僧忽若遗。有为法却寓无为。弃如敝屣契真偈。蔵以华箱终假仪。印老徒称其语胜。苏公应悔此名垂。冁然自笑兹拈句。于不宜中增不宜。甲辰(公元一七八四年)仲春。驻金山。阅东坡玉带三叠旧作韵并书图中。御笔。 |
印记: 古稀天子、犹日孜孜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
鉴藏宝玺 | 古希天子 |
鉴藏宝玺 | 太上皇帝 |
鉴藏宝玺 | 石渠继鉴 |
鉴藏宝玺 | 八征耄念之宝 |
鉴藏宝玺 | 御书房鉴藏宝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其他主题 | 山水 | 奇石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房舍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文房用具 | 书籍 |
次要主题 | 器用 | 家具(屏风) | 椅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拐杖 | |
其他主题 | 建筑 | 茅草屋 | |
主要主题 | 经史‧故事 | 苏轼留带 | |
主要主题 | 人物 | 侍从(侍女、童仆) | 童仆 |
主要主题 | 佛道人物 | 僧(和尚、尼姑) | 佛印 |
主要主题 | 人物 | 高士(士人、隐士) | 苏轼 |
其他主题 | 树木 | ||
其他主题 | 花草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皴法 | |
人物衣纹描法(匀称线条)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页1133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487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九册,页233-234 |
参考书目 |
1.李玉珉,〈崔子忠画苏轼留带图〉,收入李玉珉主编,《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纪艺术的仿古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3年初版),页258-259。 2.〈明崔子忠画苏轼留带图〉,收入国立故宫博物院编,《晚明变形主义画家作品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7年九月初版),页410。 |
内容简介(中文) | 崔子忠(一六四四年卒),明北京人,初名丹,字开予,更名后字道母。号北海,又号青蚓。崇祯时顺天诸生,甲申后走入土室,不出,卒饿死。善画人物,与陈洪绶齐名。 苏东坡与金山寺僧佛印说偈赌所佩带,不胜,留带以镇山门,此幅即图其事。寒林烟霭中微露茅斋,东坡佛印对坐树下,皆张口谈说。笔墨雅淡,描写传神。梅枝山石,用笔方整,是崔特色。 |
内容简介(英文) | Ts’ui Tzu-chung was a native of Peiking. His style names were K’ai-yu and Tao-mu; his sobriquets were Pei-hai and Ch’ing-yin. Excelling in figure painting, Ts’ui Tzu-chung and Ch’en Hung-shou (1599-1652) were equally famous during the 17th century. Su Tung-p’o once made a wager with Fo-yin, a monk who lived in the Chin-shan Temple. When Su Tung-p’o lost the wager, he had to forfeit his girdle. The painting illustrates this famous story. A thatched cottage emerges from the mists of a wintry grove. Su Tung-p’o and Fo-yin are seated opposite each other talking. The artist’s use of brush and ink is elegant and bland. |
参考书目 | 邱士华,〈明崔子忠画苏轼留带图轴〉,收入邱士华主编《行箧随行-乾隆南巡行李箱中的书画》(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7.03),页92-95。 |
【作品展示】

明崔子忠画苏轼留带图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