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刘原起 |
品名 | 画雪景图轴 |
朝代 | 明朝 |
文件大小 | 18.04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642×3663 |
尺寸(CM) | 13.9×31.01 |
创作时间 | 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明刘原起画雪景 轴 Snowy Landscape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刘原起 |
创作时间 | 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36.1×59.7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作者款识 | 刘原起 | 本幅 | 庚午(1630)冬日。写憨憨泉小景。刘原起。 | 楷书 | |
印记: 刘氏振之、原起、醉月居 |
|||||
题跋 | 清高宗 | 本幅 | 丙申(1776)仲冬。御题。 | 行书 | 窣堵云标白玉簪。良朋踏雪喜相寻。揖归竹院路犹远。竚俟奚僮冷不禁。丙申(1776)仲冬。御题。 |
印记: 干、隆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收传印记 | 王氏冈龄珍玩 |
鉴藏宝玺 | 嘉庆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宣统鉴赏 |
鉴藏宝玺 | 无逸斋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宣统御览之宝 |
鉴藏宝玺 | 乾隆御览之宝 |
收传印记 | 沈德潜印 |
鉴藏宝玺 | 乾隆鉴赏 |
鉴藏宝玺 | 石渠宝笈 |
鉴藏宝玺 | 三希堂精鉴玺 |
鉴藏宝玺 | 宜子孙 |
鉴藏宝玺 | 石渠定鉴 |
鉴藏宝玺 | 宝笈重编 |
鉴藏宝玺 | 养心殿鉴藏宝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山水 | 冬景(雪景) | |
主要主题 | 树木 | 寒林.枯树 | 枯树 |
其他主题 | 建筑 | 房舍 | |
次要主题 | 建筑 | 篱笆、围墙 | 围墙 |
其他主题 | 器用 | 饮食器 | 茶壶 |
其他主题 | 建筑 | 井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乐器 | 琴 |
次要主题 | 建筑 | 塔 | |
其他主题 | 树木 | 竹 | |
次要主题 | 人物 | 高士(士人、隐士) | 高士三人 |
次要主题 | 人物 | 侍从(侍女、童仆) | 童仆 |
其他主题 | 山水 | 石磴、栈道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写意 | |
皴法 | |
人物衣纹描法(减笔) | |
苔点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第二册,页1070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448-449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九册,页167-168 |
内容简介(中文) |
刘原起,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十七世纪前半叶,初名祚,以字行,更字子正,号振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诗画,以山水见长。 画幅中景绘一古井,泉畔立有石碑,上题「写憨憨泉小景」,所指应是吴中名胜虎丘名泉,小径蜿蜒,自前景依寒林与矮篱逶迤而上,视点衔接云雾缠腰的虎丘塔,水墨点染枯叶落尽、树枝镂空的雪景,轻灵诗意,颇肖其师钱榖。作于庚午(公元1630年)冬日。(20110405) |
内容简介(英文) | Liu Yuanqi (original name Zuo; going by his style name [changed to Zizheng]; sobriquet Zhenzhi) was a native of Wuxian (modern Suzhou, Jiangsu). He was good at poetry and painting, in which he excelled at landscapes. Shown here is an old well, behind which is erected a stone stele inscribed, “Scene of the Ingenuous Spring.” This would suggest the famous spring at Tiger Hill in Suzhou. A small path goes from the wintry forest in the foreground with a fence winding above, the line of sight connecting to Tiger Hill Pagoda emerging at the top. Ink was used to dot and wash the openwork snowy scene of withered branches. The light and spirited lyricism has much of the manner of Liu’s teacher, Qian Gu. This work is dated to a winter day in 1630.(2011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