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刘墉 |
品名 | 楷书大学册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252.01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29×2121 |
尺寸(CM) | 23.95×17.95 |
创作时间 | 清仁宗嘉庆二年(1979) |
作品数量 | 14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 |
品名 | 清刘墉楷书大学 册 |
分类 | 法书 |
作者 | 刘墉 |
书体 | 楷书 |
创作时间 | 清仁宗嘉庆二年(1979) |
数量 | 一册:十四开(本幅十二开十二幅;后副叶二开)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大学。大学之道。在眀眀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朙朙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乱本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蹉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朙命。帝典曰。克眀峻德。皆自朙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为(点去)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毋(点去)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寳。惟善以为寳。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寳。仁亲以为寳。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嘉庆丁巳(公元一七九七年)闰六月敬书。刘墉。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后副叶 | 24.6×32.4 |
本幅 | 24.6×32.4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后副叶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题跋 | 梁同书 | 本幅(第二十四幅) | 壬戌(公元一八0二年)十二月朔日。梁同书补书。 | 行楷书 |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壬戌(公元一八0二年)十二月朔日。梁同书补书。 |
印记: 梁同书印、元颖 |
|||||
题跋 | 钱泳 | 后副叶(第一开) | 楳华溪居士钱泳 | 楷书 | 右刘石庵相国书大学古本一册。李春潭明经所藏也。嘉庆乙丑六月相国从子户部侍郎镮之奉谕旨。勒相国平日所书为清爱堂石刻。泳为双钩亲理(点去)与其事。因借明经此册为卷首。上石后。册留箧中者年余。至丙寅十二月携册来杭。则明经已归道山。覩物思人。欷嘘欲泣。遂志数语还之。并附刻本一帙。白于灵几。以识挂剑之意。楳华溪居士钱泳。 |
印记: 钱泳私印、立群 |
|||||
题跋 | 林则徐 | 后副叶(第一开) | 林则徐敬题 | 楷书 | 体格之浑雄。魄力之刚大。筋节之遒劲。气韵之沈厚。不兼此四者。则不敢以书大学。清爱堂石刻以此弁首。有以夫。林则徐敬题。 |
印记: 少穆手题 |
|||||
题跋 | 谭伯羽 | 后副叶(第二开) | 戊子(公元一九四八年)端午。谭伯羽。 | 行楷书 | 先叔父于去歳春见背。上海家藏文物。兄弟公议由三房分拆。各永宝之。余兄弟得此册。顷读先公民国三年十月十四日记云。呼马车同至蔓盘路鑫益里三衖九十三号。访钱冲甫。延入登楼。以惠山泉龙井茶饷客。出示刘石庵书大学。与清爱堂刻本对看。始知为钱梅溪钩坏处不少。原本十二开。率一开许一换笔势。石庵楷书之变尽矣。刻本一律到底。了不见变化之迹矣。云索三百金未易成也云云。因录于此。以志珍物转移始末。戊子(公元一九四八年)端午。谭伯羽。 |
印记: 谭伯羽 |
|||||
题签 | 刘墉 | 封面 | 刘墉敬书 | 行楷书 | 大学。刘墉敬书。 |
印记: 刘墉印、香岩 |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 【印记】 |
收传印记 | 少穆曾观 |
收传印记 | 臣某之印 |
收传印记 | 日须三省 |
收传印记 | 侯官杨廷传鉴藏书画 |
收传印记 | 惺远审定 |
收传印记 | 春潭 |
收传印记 | 缾斋秘箧 |
收传印记 | 谭泽闿印 |
收传印记 | 习是斋藏天随阁珍品 |
作者印记 | 刘墉印 |
作者印记 | 香岩 |
收传印记 | 习是斋藏天随阁遗箧珍品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谭伯羽谭季甫先生昆仲捐赠文物目录,页167.269-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