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刘墉 |
品名 | 行书册-书苏轼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诗五首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71.98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1×2119 |
尺寸(CM) | 23.96×17.94 |
创作时间 | 清仁宗嘉庆七年(1802) |
作品数量 | 4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 |
品名 | 清刘墉行书 册 书苏轼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诗五首 |
分类 | 法书 |
作者 | 刘墉 |
书体 | 行书 |
创作时间 | 清仁宗嘉庆七年(1802) |
数量 | 一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第一则)楼上烟云怪不来。楼前飞纸落成堆。非关文字须重看。却被江山未放回。(第二则)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疆外已夸。明日失标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虵。(第三则)乱山遮晓拥千层。睡美初凉唤不譍。昨夜酒行君屡叹。定知归梦到吴兴。(第四则)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斋夜点凉。赖有明朝看潮上。万人空巷鬪新妆。(第五则)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细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嘉庆壬戌(公元一八0二年)仲春之月书。十六日。此高丽墨黝中带蓝近翠色也。石庵。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一 | 21.2×27.1 |
本幅二 | 21.2×28.3 |
本幅三 | 21.2×27.7 |
本幅四 | 21.2×20.8 |
全幅 | 27.5×36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谭伯羽谭季甫先生昆仲捐赠文物目录,页168、272-273 |
【作品展示】

清刘墉行书册书苏轼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诗五首_

清刘墉行书册书苏轼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诗五首_

清刘墉行书册书苏轼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诗五首_

清刘墉行书册书苏轼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诗五首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