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沈初】《徐扬墨法集要图卷_入灰》台北故宫博物院高清TIF大图

【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沈初
品名 徐扬墨法集要图卷_入灰
朝代 清代
文件大小 224.27MB
分辨率(DPI) 300×300
像素大小 8896×4157
尺寸(CM) 75.31×35.19
作品数量 1
作品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格式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绘画,书法
品名 清徐扬墨法集要图 卷 入灰
分类 绘画
作者 徐扬;沈初
书体 楷书
数量 一幅
作品语文 汉文
释文 入灰。荫墨须用稻秆灰淋过者。名曰败灰。其灰作池。无性。不猛。日中晒干。罗细用之。以木方盘为灰池。不问四时天气。底灰皆用一寸以上。面灰用一寸以下。灰要摊平。不要捺实。实则不能渗湿。荫小墨不必纸衬。大墨必须纸衬为佳。一免损色。二免灰入墨纹。每日一度换灰。须以一半干灰一半旧灰和匀用之。不可见风。见风墨断。出灰太软亦断。出灰太干则裂。不软不硬。始可出灰。出灰之后。以刷刷净。便以脑麝锡合灌之。纸裹藏之。若风中吹㫰。则墨曲裂。须记下荫出荫日期。凡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灰池可荫二层。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可荫一层。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可荫三层。且如荫三层者。先铺底灰一寸。排墨一层。又铺灰一寸。排墨一层。又铺灰一寸。排墨一层。却铺灰一寸盖之。此为三层也。春冬荫一钱二钱重者。一日两夜出灰。秋夏荫则一日一夜出灰。春冬荫一两二两重者。二日三夜出灰。大略如此。亦难太拘日数。但以墨相击。其声干响。即可出灰。此是荫松烟墨法。若荫油烟墨。当稍迟出灰。盖油烟墨元用药水倍多于松烟墨。故干迟也。夏宜高屋阴凉处荫之。冬宜密室向阳处荫之。冬灰宜厚。夏灰宜薄。夏秋蒸湿之时。胶怕蒸败。最难制墨。可停造也。深冬极寒之时。胶怕冻败。亦难造也。冬月湿剂莫久停几案。急急入荫。久荫出灰迟者。则麤白如松煤色。终刷不光。灰湿则晒。天阴则炒。冬寒荫室中昼夜不去火。然火大火暴。皆为墨病。须审用之也。荫大墨法。先用稍干灰铺平底下。以纸上下衬墨。以灰盖之。经一日取出。别换润灰。如前纸衬灰盖。一日一度换灰换纸。约五六日。候墨干时。不用纸衬。只以墨入干灰。假如辰时一换。午时一换。戌时一换。一日三度干灰换之。约五六日。候墨十分干讫。取出刷净。且未可上蜡。厚纸裹起无风处。半月之后。方可见风。凡治造半斤重墨。宜用此法。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第一层)】 【主题(第二层)】 【主题说明】
其他主题 山水 溪涧、湍泉 溪涧
其他主题 人物 工人 工匠
其他主题 树木
其他主题 建筑 水榭
其他主题 器用 家具(屏风)
其他主题 器用 文房用具 墨条
主要主题 祥瑞 制墨

技法

【技法】 【技法细目】
人物衣纹描法(粗细线条)
工笔
界画

参考数据

【类别】 【参考数据】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第四册,页2246-2251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四),第二册,页268-278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十一册,页111-122

作品展示

XY 沈初 徐扬墨法集要图卷 入灰 台北故宫博物院

XY 沈初 徐扬墨法集要图卷 入灰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