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彭元瑞 |
品名 | 临赵帖册 |
朝代 | 清代 |
文件大小 | 143.97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2831×2119 |
尺寸(CM) | 23.96×17.94 |
作品数量 | 8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图片格式 |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书法 |
品名 | 清彭元瑞临赵帖 册 |
分类 | 法书 |
作者 | 彭元瑞 |
书体 | 行楷书 |
数量 | 一册:八开(本幅八开八幅) |
作品语文 | 汉文 |
释文 | 兰亭墨本最多。惟定武刻独全右军笔意。此旧所刻者。不待聚讼。知为正本也。至元己丑三月。三衢舟中书。兰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间者有数。有日减。无日增。故博古之士以为至宝。然极难辨。又有镵损五字者。此盖未损者。其本尤难得。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至南浔北。出以见示。因从独孤乞得。携入都。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独孤名淳朋。天台人。至大三年九月五日。孟俯跋于舟中。兰亭帖当宋未度南时。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无虑数十百本,而真赝始难别矣。王顺伯。尤延之诸公。其精识之尤者。于墨色。纸色。肥瘦秾纤之间。分毫不爽。故朱晦翁跋兰亭。谓不独议礼如聚讼。盖笑之也。然传刻既多。实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肥瘦得中。与王子庆所藏赵子固本无异。石本中至宝也。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宝应重题。兰亭诚不可忽。世间墨本日亡日少。而识真者盖难。其人既识而藏之。可不宝诸。十八日清河舟中。河声如吼。终日屏息。非得此卷时时展玩。何以解日。盖日数十舒卷。所得为不少矣。廿二日邳州北题。顷闻吴中北禅主僧。名正吾。号东屏。有定武兰亭。从其借观。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胜。独孤之与东屏。贤不肖何如也。廿三日舟中题。时过安仁镇。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昨晚宿沛县。廿六日早饭罢题。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廿八日。济州南待闸题。兰亭与丙舍帖绝相似。廿九日至济州。遇周景远新除行台监察御史。自都下来。酌酒于驿亭。人以纸素求书于景远者甚众。而乞余书者坌集。殊不可当。急登舟解缆乃得休。是晚至济州北三十里。重展此卷。因题。东坡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学兰亭者亦然。黄太史亦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此意非学书者不知也。十月一日。大凡石刻,虽一石而墨本辄不同。盖纸有厚薄。麁细。燥湿。墨有浓淡。用墨有轻重。而刻之肥瘦。明暗随之。故兰亭难辨。然真知书法者。一见便当了然。政不在肥瘦。明暗之间也。十月二日。过安山北寿张书。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可鄙。三日。泊舟虎陂。待放闸书。吾观禊帖多矣。未有若此卷之妙者。静心云。此卷乃得之李公曾伯。盖宋画士王晓之所藏。晓徐黄同时人。观其宝惜如此。诚不易也。廿四日题。余北行三十二日。秋冬之间而多南风。船窓晴暖。时对兰亭。信可乐也。独孤本携以自随。此卷以归静心。其宝藏毋忽。七日书。赵孟頫兰亭十七跋。臣彭元瑞敬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21.9×44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纸 |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 【作者】 | 【位置】 | 【款识】 | 【书体】 | 【全文】 |
签 | 封面 | 行楷书 | 彭元瑞临赵帖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25 |
【作品展示】
清彭元瑞临赵帖册_
清彭元瑞临赵帖册_
清彭元瑞临赵帖册_
清彭元瑞临赵帖册_
清彭元瑞临赵帖册_
清彭元瑞临赵帖册_
清彭元瑞临赵帖册_
清彭元瑞临赵帖册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