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汤贻汾】《冰心僊品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高清TIF大图

【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汤贻汾
品名 冰心僊品图卷
朝代 清代
文件大小 156.64MB
分辨率(DPI) 72×72
像素大小 24665×2117
尺寸(CM) 870.12×74.68
作品数量 1
作品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格式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绘画
品名 清汤贻汾冰心僊品 卷
分类 绘画
作者 汤贻汾
数量 一轴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4.7×94.4
引首 24.7×117.4
拖尾 24.4×115

质地

【质地位置】 【质地】
本幅
引首
拖尾

题跋数据

【题跋类别】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全文】
作者款识 汤贻汾 本幅 冰心僊品。(隶书)。吾意在空谷。飘然思入神。冰心侔素侣。仙品奉骚人。道光甲午(公元一八三四年)初夏为绂庭先生属画即请正之。汤贻汾。(行书)。 隶书
印记:
贻汾、龙山琴隐、粥翁归隐后作
题跋 吴昌硕 引首 丙辰(公元一九一六年)秋九月客海上禅甓轩。安吉吴昌硕。 篆书 鬻翁遗墨。(篆书)。汤贞愍画笔入古。而逸气横出。可宝也。丙辰(公元一九一六年)秋九月客海上禅甓轩。安吉吴昌硕。(行书)。
印记:
俊卿之印、昌硕
题跋 潘曾莹 拖尾 甲午(公元一八三四年)初夏同何一正。陶桂门。吴崧甫。严迪甫集于马吉人寓斋之饮绿轩因题。潘曾莹初稿。 行书 空谷谁怜绝世姿。自将清恳写冰丝。闲来品遍群芳谱。风露香中见一枝。甲午(公元一八三四年)初夏同何一山。陶桂门。吴崧甫。严迪甫集于马吉人寓斋之饮绿轩因题。潘曾莹初稿。
印记:
花影吹笙满地澹黄月、星斋染翰、潘子书画印、烟波画船
题跋 温葆淳 拖尾 温葆淳 楷书 楚骚一卷谱兰芳。采采芳洲路阻长。听说年来春涨好。欲将烟雨过潇湘。梅雨新歇。菭光满帘。适绂庭先生以画兰(册)(点去)卷子命题。率尔成咏。即请政之。温葆淳。
印记:
彦荀翰墨、温葆淳印
题跋 黄绍贡 拖尾 道光甲午(公元一八三四年)夏五题于京寓之看山读画斋。献之黄绍贡。 楷书 吾意在空谷。(用星斋世丈句)(小字注)飘然思入神。氷心侔素侣。仙品奉骚人。香亦十分澹。笔无一点尘。清奇兼秀逸。写出此花身。道光甲午(公元一八三四年)夏五题于京寓之看山读画斋。献之黄绍贡。
印记:
绍贡私印、艳之
题跋 马学易 拖尾 甲午(公元一八三四年)初夏题于都门寓斋之饮绿舫。吉人马学易。 楷书 珊珊秀韵出风尘。绝世丰姿绝代神。空谷佳人难再得。且将图画觅真真。甲午(公元一八三四年)初夏题于都门寓斋之饮绿舫。吉人马学易。
印记:
马学易印、壬辰会元
题跋 黄爵滋 拖尾 道光甲午(公元一八三四年)仲夏。树斋黄爵滋。 行书 画里传来画外神。清湘烟雨认前身。凭谁采取充芳佩。袭袭幽香媚煞人。道光甲午(公元一八三四年)仲夏。树斋黄爵滋。
印记:
臣、滋
题跋 王广荫 拖尾 道光甲午(公元一八三四年)季夏六月。薆堂王广荫。 行书 曾传佳种出都梁。此笔生花妙取将。最是冰心常独抱。猗猗信有不言芳。道光甲午(公元一八三四年)季夏六月。薆堂王广荫。
印记:
臣、荫
题跋 温肇江 拖尾 甲午(公元一八三四年)夏五题于松心梅梦山房。翰初温肇江。 楷书 仙人骑出玉蛟螭。徧采幽崖手护持。十斛琼沙浇碧露。细分三十六黄甆。祥烟九畹细蒸云。澹处生香静处闻。十二水晶帘(画)(点去)昼卷。万枝真降不须焚。甲午(公元一八三四年)夏五题于松心梅梦山房。翰初温肇江。
印记:
温生、翰初氏

印记资料

【印记类别】 【印记】
收传印记 朗盦七十以后所得
收传印记 志超鉴藏
收传印记 志超鉴赏
收传印记 定静堂
收传印记 方鉴斋
收传印记 来青阁
收传印记 朗庵收藏
收传印记 定静
收传印记 定静堂收藏印(重一)
收传印记 志超墨缘
收传印记 志超鉴赏(重一)
收传印记 宝宋室秘籍印

主题

【主题类别】 【主题(第一层)】 【主题(第二层)】 【主题说明】
其他主题 山水
其他主题 山水 江河、湖海
其他主题 山水 奇石
其他主题 人物 高士(士人、隐士)
其他主题 人物 侍从(侍女、童仆)
其他主题 树木
其他主题 树木
其他主题 建筑 房舍
其他主题 建筑 篱笆、围墙
其他主题 建筑
其他主题 树木 芭蕉
其他主题 器用 花器 盆栽
其他主题 器用 家具(屏风)

参考数据

【类别】 【参考数据】
收藏着录 林宗毅先生林诚道先生父子捐赠书画图录,页114-115、页185-186
内容简介(中文) 汤贻汾(一七七八-一八五三),字若仪,号雨生,晚号粥翁,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性颖异,凡天文地舆、百家之学,咸能深造,晚年侨居南京,殉于太平军陷南京时。此卷成画于道光甲午(一八三四)年,所绘湖畔茅屋,为「绂庭」先生居处,恬静的文人居所,简单而令人欲意居住其中。吴昌硕于引首处篆写「鬻翁遗墨」,雄厚凝炼,极富金石气息。
本册为林宗毅先生捐赠。
内容简介(英文) Work of Purity and Remoteness
T’ang I-fen (1778-1853)
Ch’ing Dynasty
T’ang I-fen (style name Jo-i, late sobriquet Chou-weng) was a native of Wu-chin (modern Ch’ang-chou, Kiangsu). Of broad and unusual talent, he was learned in astronomy and geography as well as many philosophical schools. In later years, he resided in Nanking and died there in the attack by T’ai-p’ing rebels on that city.
This handscroll, donated by Mr. Lin Tsung-i, was done in 1834 and depicts thatched huts by a lake. Done for the place where Mr. “Fu-t’ing” lived, the tranquil residence of the scholar is simple and pleasing. Wu Ch’ang-shih also wrote a frontispiece in seal script that reads, “Ink Trace of Chou-weng”, which is bold and solid, very much in the manner of bronze-and-stone script calligraphy of the period.

作品展示

清 汤贻汾 冰心僊品图

清 汤贻汾 冰心僊品图

清 汤贻汾 冰心僊品图

清 汤贻汾 冰心僊品图

清 汤贻汾 冰心僊品图

清 汤贻汾 冰心僊品图

清 汤贻汾 冰心僊品图

清 汤贻汾 冰心僊品图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