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代【格隆龙住】《五台山圣境全图》不详TIF高清大图中国画古画素材

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五台山圣境全图
朝 代:
艺 术 家:格隆龙住
作品收藏:不详
文件大小:388.01MB(tif文件大小,不含jpg)
文件格式:TIF+JPG
作品数量:1.0幅
全图尺寸(CM):144.31×388.01
图片像素(PX):22727×5691
分 辨 率(DPI):400×400

作品简介:

格隆龙住刻《五台山圣境全图》是表达清代五台山全貌的重要图像,初刻版由当时五台山慈福寺喇嘛格隆龙住主持,完成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目前所见基于初刻版的印本有3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素印本1本、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损毁的素印本1本(以下简称A本)、手工上色印本1本(以下简称B本)。除了初刻版印本外,目前存世尚有多幅摹刻版印本。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摹刻版印本[6](手工上色)、日本东洋文库藏摹刻时间不详的摹刻版印本(手工上色,有“丰润端家”于“光绪癸卯夏五月初六日”的题签,可知装裱时间不晚于1903年)。相较于初刻板,摹刻版明显较为粗糙,且地理信息标注较初刻板少了很多。由于先前以美国国会图书馆藏B本为核心研究版本展开的研究相对充分[7],故本文也以此版本为主要研究底本,此版本未尽之处参照国图藏A本等初刻本,并参考其他诸版本。

格隆龙住刻舆图全景展现了五台山的基本地貌和相应景点,并在其中穿插了帝王巡行、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场景,以及部分超自然的宗教图景,除具有舆图属性外,也兼具宗教画、纪行画和风俗画的特征。图中所标注地理信息已得到学者重视,但相关研究由于缺乏对其地理信息再现方式的深入探讨,以至于对一些局部矛盾之处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如田萌认为:“从测绘角度来说这幅图的方向并不明确,也不像其他舆图那么好确认,……图的最中心为台怀镇塔院寺,……图上部最左为‘南台’。同时有一个很小型的用城墙圈起来的城,注文为‘五台县’,而现实情况是台怀在今天五台县东北。”[8]贾富强对这种构图方式解释如下:“除南台外,其余4座台顶的顺序及方位与五台山地理环境大致相同。即便南台的实际方位与现实不符,也不会对图的实用性产生太大影响,这是因为制图者将南台与其余4台并列是有意之举,一来可以突显5个台顶,增强读者观感;二来可以处理南台方位偏远问题,保证台怀寺庙群处于地图中央位置。”[9]贾富强的讨论涉及到格隆龙住刻《五台山圣境全图》的再现方式,认为作者基于图像表达的原因,调整了南台的位置。但既言“调整”,应默认此舆图绘制存在初始的观察位置,也就是从台怀佛寺建筑群南侧北望的俯瞰视点。而田萌对“五台县”标注位置的质疑,实际也是基于与贾富强相似的观察位置认知提出的。

这种观察位置认知的来源是占据舆图核心位置的台怀佛寺建筑群画法:塔院寺的大白塔位于画面中部偏左下方,是舆图画面的视觉焦点。塔院寺后为显通寺,再后为菩萨顶。在这一系列佛寺的右侧从前至后分布着罗睺寺、圆照寺、广化寺和慈福寺。由于台怀佛寺建筑群是舆图的核心部分,所以各佛寺的布局都刻画详尽。这些佛寺今天大都保存完好,从图中布局可以判断,舆图采用从台怀南侧北望的俯瞰视点绘制台怀佛寺建筑群,并无异议。然而,绘制台怀佛寺建筑群所用的观察位置一定是整幅舆图所选用的定位框架模式吗?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而这实际是理解格隆龙住刻《五台山圣境全图》再现方式的基本问题所在。

作品展示:(此图片展示为浏览之用,非高清!)

清_格隆龙住_A104000040-ca000001

清_格隆龙住_A104000040-ca000001

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