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 | 类编标注文公朱先生经济文衡 |
書名 | 類編標註文公朱先生經濟文衡前集二十五卷後集二十五卷續集二十二卷 |
编著者 | 宋滕珙輯 |
出版时间 | 明萬曆 |
图书类型 | 刻本 |
册数 | 10冊(下载编辑合并成1册) |
页数 | 946 |
文件大小 | 752.0MB |
四部分类 | 子部/儒家類/儒學之屬/經濟 |
钤印 | 豎長方 陰文 序跋1首葉;2:豎長方 陽文 序跋1首葉; |
序跋 | 經濟文衡序 (明)朱吾弼題 時間:萬曆丙午三十有四年;2:重刻經濟文衡跋 (明)董應舉撰 時間:萬曆丙午; |
图书来源 | 朱鼎煦舊藏 |
质量等级 | 三級甲等 |
损坏状况 | 第1-10冊共1-10冊 未破損 不需修復; |
书签目录 | 經濟文衡序 附前刻經濟文衡序 重刻經濟文衡跋 類編標註文公朱先生經濟文衡總目前集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總目後集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總目續集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目錄前集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一前集 太極類 論太極是名此理之至極 論易有太極之義 論太極非訓大中之義 論太極動靜之義 論道生一卽易之太極 論太極形上陰陽形下之義 論太極陰陽動靜之義 論陰陽對待之理 論氣行理亦行之義 論陰陽流行之理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二前集 太極圖說類 論周子作圖之義 論無極太極之義 再論無極太極之義 論太極非有物之義 再論無極太極之義 論程子仁體義用之說 論太極仁義中正之說 論考證周子圖說之意 論太極動靜不窮之義 論萬物各具太極之義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三前集 兩儀四象類 論兩儀四象之義 論儀象發生次第 論先天自然之數 論凡物各有四象之義 論隂陽老少四象之義 兩儀四象八卦類 論聖人作易綱領之要 論推原四象之數 再答引邵子之說 論儀象卦圖畫之義 論儀象卦發生之義 論儀像卦發生之義 論卦位自有次序之義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四前集 河圖洛書類 論河圖洛書之數 論圖書皆五之數 論河圖相錯之數 先天後天之類 論先天後天之義 論先天太極二圖之義 再答先天後天之疑 大衍數類 論大衍圖書自然契合之數 論參伍錯綜之數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五前集 重卦類 論聖人重卦之義 論卦圖分置之位 論重卦揲蓍之義 說卦類 論說卦隂陽之義 再論說卦隂陽之義 揲蓍類 論乾坤二篇之策 論聖人揲蓍之法 論揲蓍變卦凡例 論蓍圓卦方之義 論孔頴達揲法之誤 論九六七八之數 論蓍數六十有四之說 論畢中和揲法之誤 論揲蓍交拆重單之義 論揲法六十有四之說 卜筮類 論易之象辭變占 論近作卜筮小書之義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六前集 隂陽類 論隂陽始生之氣 論隂陽柔剛之義 論隂陽始終之位 論隂陽剛柔仁義之位 論隂陽動靜之義 論隂陽道器之說 論隂陽相配之義 乾坤類 論乾隨時變易之義 論乾知大始之義 論乾卦六爻之義 論乾坤純而不雜之義 論乾坤徤順之理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七前集 天地類 論天地日月星辰之位 論天日夜行度之數 論天形地氣之說 論土圭測天地之說 論天徤不息之義 論天地形質理器之說 論天文地理之說 天地之心類 論乾四德便是天地之心 論復見天地之心 論天地以生物爲心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八前集 日月類 論日月所行之道 星辰類 論北辰常居其所之義 論星垣纏度之數 五行類 論五行氣質之說 論隂陽五行生行之義 論五行循環相生之義 論五行所生之序 論隂陽在五行中之義 論木爲仁火爲禮之說 論十是五行之數 論土旺四季之義 論五行體質之義 論水火所成之義 論五行所屬之義 四時類 論天地發生之氣 論四端如四時之義 周正不改月之辨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九前集 渾象類 論璣衡渾象之制 論儀象法要之制 律說類 論天體圓象之制 論審定作書之義 論定律圓徑之制 論分定正聲子聲之說 曆說類 論曆家筭數之法 論考究曆家之說 論日月歲行之數 論定法無差之說 皇極類 論曆法先論太虚之說 論皇極一篇之義 經世紀年類 論經世紀年之義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前集 東西銘類 論東西銘詞義不同 論伊川理一分殊之說 論人物無資天地之說 再論伊川說充盡之義 論西銘首句之義 論西銘宗子之說 通書類 論通書周子立言之意 論西銘天地之塞之說 論通書幾字之義 論通書繼善成性之說 論通書通復繼善成性之意 論通書誠幾德之義 正蒙類 論通貫爲一之義 啓蒙類 論推求初三三揲之法 論推求卦畫蓍數之義 參同契類 論參同納甲之法 近思錄類 論銓次近思錄之義 論晦朔弦望之氣 論纂集近思錄之意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一前集 道體類 論至理妙道之說不同 論道卽本之說未安 再論道體無對之說 論道體渾然之說未當 論道體未嘗無對 論道體之大無窮 論道體無所不在 論聖賢言道之旨 論道體近似之說 論君子所貴道者三 論周子體用顯微之說 論形而上下之義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二前集 道學類 論儒釋邪正之辯 論先有見處似禪說 論學者進道之義 論道貴漸進之義 論道之大無窮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三前集 性類 論儒釋言性不同之義 論人物同禀之義 論孔孟言性之異 論韓子諸言性之異 論未發已發之性 論告子言性之義 論生字便是氣質之性 論感物而動之性 論性善不與惡對之說 性命類 論天命人物之所同得 論未發已發之善 論性命不同之義 論民有物則之義 論孟子性命之說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四前集 性情類 論性情一物之義 論性情體用之義 論孟子性善之義 天地之性類 論天地卽我之性 形色之性類 論形象天性之義 人物之性類 論人物氣禀之異 論人爲最靈之義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五前集 心類 論心當以窮理爲先 論心未發已發之旨 論心當以敬爲主 論心與情之說 再問人心道心之說 論程子人心道心之說 論人心私欲之說 論顔孟動變之義 論孟子惻隱之心 論心爲一身之主 論此心入存出亡之異 論操舎存亡之義 論本心無有不仁之義 論聖人衆人操存之異 論心有忿懥之說 論心體本靜之說 論心無形體之說 觀心說 論動靜存察之義 論理義心之旨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六前集 心性類 論存心養性之義 論性與氣合之理 論伊川性卽理之說 論學者聖人之事 論盡心知性之說 心性情類 論大學知至意誠之義 論天命謂性之說 論存心養性之義 論諸人言有得失之義 論知言論情之說 赤子之心類 論赤子渾然之心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七前集 氣類 論孟子義襲之說 論孟子養氣之說 論孟子謂縮壹之義 夜氣類 論夜氣存養之義 論程子孟子立言之旨 論夜氣休息之義 性氣類 論辯别性氣之說 論明道性氣之說 推論性論氣之說 理氣類 論理氣形上形下之異 論理氣聚散有無之異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八前集 仁類上 論程子類聚孔孟言仁處 再論以愛論仁及類聚言仁 論言仁序 論苟志於仁之說 論民非水火不生之說 論孟子不忍之心之說 論天地以生物爲心之說 論仁道無物不體之說 論以愛名仁之說 論程子言仁本末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九前集 仁類下 再論爲仁之說 又論與天地萬物一體之說 論克己復禮爲仁之說 再答張南軒論仁之說 再論古人教人明白之意 論仁與心渾然之說 論天下歸仁之說 論仁本有是心之說 論仁說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二十前集 仁義類 論事物自然之分 論仁心義路之說 論仁剛義柔之說 論仁義孝悌之說 論仁義性情之說 仁智類 論仁智自有樂處 論仁智敬義之說 論仁智樂天畏天之事 仁義禮智類 論性具仁義禮智之理 論四端仁義禮智發處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二十一前集 中類 論未發已發之旨 再論已發未發之旨 論中之用不同 再答南軒在中之說 論周子言中之義 論堯舜禹子莫執中之異 中和類 論中和已發未發之旨 再論舜禹子莫執中之異 論中和時中之義 論中和性情之義 論中和體用之異 論致中致和之義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二十二前集 忠恕類 論明道伊川之言不同 論忠恕一貫之旨 再答强恕之說 論忠恕有二之說 論曾子答門人之說 論忠恕體用之說 仁恕類 論子貢仁恕之說 論盡己推己之說) 孝悌類 論性中未有孝悌之名 論孝悌忠恕之說 論臣子忠孝之說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二十三前集 敬類 論就覺處加持敬之功 論程子言敬之說 論無一事不敬之義 論持敬寡欲之義 論敬而無失之義 論近世學者欠持敬工夫 論直内主一之敬 論敬字通貫動靜之義 論程子周子言敬之說 論立敬致知之義 敬義類 論程子敬義夾持之說 論存養在敬之說 誠類 論吕氏誠者理之實然之說 論敬義直内方外之說 論反身而誠之義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二十四前集 知類 論孟子知覺之說 論覺是知之用之說 論程子謂知覺言仁之非 論惻隱非出於覺之說 論知行先後之義 格物類 論格物先後緩急之序 論大學格物致知之義 論格物致知皆先涵養 論格物當先涵養 論物則形下形上之義 窮理類 論窮理不必深求之非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二十五前集 天理人欲類 論天理人欲之異 論天理仁義禮智之總名 論人心私欲之蔽 論理欲係義利邪正之間 論感物而動性之欲 克己類 論己私當克之義 再答講學克己之說 論克己之功不可廢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目錄後集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一後集 三皇五帝三王類 論三皇五帝三代之號 論生民便有禮義之實 伏羲類 論伏羲畫卦之義 再論伏羲畫卦之義 黃帝類 論黃帝方術之書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二後集 堯類 論欽是堯典第一義 論堯克明峻德之義 舜類 辯蘇子舜紀所論三事 論舜德盛才高 論大舜親愛之義 論舜察言用中之義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三後集 堯舜禹湯文武類 論堯舜禹相傳之旨 論舜湯武性反之義 論堯湯水旱之變 三代類 論三代古今因革之道 禹類 論夏禹與子之義 湯類 論成湯盤銘之義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四後集 文王類 論文王敬止之義 論文王聖德日新之效 論文王望道未見之義 武王類 論武王封康叔之辭 文武類 論文武事商伐商之義 再論文武事商伐商之義 再論文武事商伐商之義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五後集 五霸類 再論五霸假仁之說 論霸者刑政德禮之事 春秋類 論衛蒯聵父子之義 論楚越吳相破之由 戰國類 論孟子答伐燕之言 秦類 論六國當強自治之策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六後集 漢高祖唐太宗類 論漢祖唐宗只是暗合於道 再論古今漢唐之異 論漢文帝除田租之令 論漢祖唐宗之起不同 漢景帝類 論文帝教景帝術數之失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七後集 東漢類 論東漢黨錮之禍 漢光武類 論光武激厲士夫以廉耻 論光武不當爲成哀立廟 晉元帝類 蜀先主類 論先主不知權 唐中宗類 東西魏類 論武后中宗難處之義 論東西魏之分 論晉元帝無意中原 論五王立中宗 唐文宗類 唐憲宗類 論文宗維州牛李之事 論憲宗平淮蔡之功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八後集 殷臣類 二帝臣類 論伊尹樂堯舜之道 論臯陶士師之職 論傳說說命之文 論泰伯三讓之義 論孟子商有三仁之言 論泰伯卽夷齊之心 論泰伯雖變而不失正 論夷齊天倫父命之别 論伯夷叔齊之心 再論伯夷天倫父命之别 論夷齊讓國諫伐之事 論周公告召公之義 論周公東征之義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九後集 秦國臣類 論夫子稱管仲之功 論管仲小哉之器 再論夫子稱管仲之功 戰國臣類 論樂毅伐齊之師 論藺相如全璧制秦之勇 西漢臣類 論張子房諸葛孔明人品 三國臣類 論孔明招徠降附之略 論張良全是術數 論武侯知義利大分 論孔明善及子孫之報 論武侯與管仲之心不同 五代臣類 東晉臣類 論馮道鄕原之賊 論王導謝安淸虚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後集 孔子類 論孔子夷惠之淸和 論仲尼焉學之義 論孔門教人之序 論聖門成人之說 論聖門精義之學 論聖人道體渾全之義 聖門入道之功 孔門高第類 論曾㸃言志之義 論曾㸃漆雕開不相上下 論曾㸃詠歸意思 論顔子造道之妙 論曾子易簀之義 論曾㸃漆雕開子路異同 論顔子學力之得處 論顔子得似夫子否 論顔子不改其樂 論子路結纓之義 論子思喫𦂳爲人處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一後集 孔孟類 論孔孟相傳之道 論孔孟所處之異 論孔孟言仁之功 孟子類 論孟子辭齊王之召 論孟子絶陳仲子之意 論孟子言去就之義 辯李氏論孟子不能尊周 辯李氏謂孟子以權誘諸侯 再辯孟子不尊周之說 論孟子闢異端之功 論孟子才高無據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二後集 諸子類 論老子不爭之道 觀列子偶書 論老子孟子之體用 論老子不似鄕原 論莊老學術之偏 論莊子言善惡之非 論荀楊立說之偏 論漢儒訓詁之學 論楊雄韓愈文中子優劣 論楊子事莽之罪 論文中子好名欲速之心 論仲舒子雲仲淹退之優劣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三後集 儒釋類 論釋氏異端之非 論釋氏不見心與法之失 論釋氏與聖學不同 論佛釋正邪之異 論儒釋似是而非 論儒釋所見之異 論性命之理只在日用 老釋類 論老釋體用之異 楊墨類 論異端害正之弊 論墨氏兼愛之病 論楊墨皆是邪說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四後集 聖宋諸臣類 論韓魏公勇於立事 論韓富王韓拜相先後 論范忠宣救蔡確之失 論吕汲公溺佛老之學 論荆公所學之偏 論荆公新法之失 論荆公得君之故 論荆公東坡之學 論荆公欲富國强兵之意 論王蘇歐馬之學 再論兩蘇王氏之學 再論蘇氏學術之失 論蘇氏與吾道不合 論湖學之盛甲東南 論東坡議論之實 再荅湖學本未之說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五後集 濂溪二程類 論濂溪默契道體之玅 論濂溪程張之學 論周程邵氏之學 論明道是不違仁影子 論二程所處不同 論程子格物之說 論二程言性不同 論淵源錄說 論程子得聖人之心 論編次程子遺書 程門高第類 論謝楊學力天資之異 論上蔡學詩之說 論劉李游楊學力所到 論譙天授未得爲伊川門人 再荅别紙 論矦師正疎略之失 說范公不爲程門弟子之說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六後集 中興諸臣類 論張趙相與始末 論張趙優劣之異 論元城了翁之剛 論東萊博雜處用功 論胡致堂人物之偉 論胡文定春秋 論陸氏學術之偏 論象山梭山之學 論近世詭經誣聖之非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七後集 六經類 論秦漢諸儒解釋文義 論先儒經解之題 論六經不可求奇 論漢儒最善說經 易類 論聖人作易本意 論卦爻本爲卜筮而作 論學者看易之法 論乾大有二卦 論乾卦四德之義 論聖人畫卦次第 元亨利貞說 論大易奇扐之說 論大易寂感之說 論易卦當朞之義 論作卦次序之義 論易流行變動之體 論易兼指動靜之義 記嵩山晁氏卦爻彖象說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八後集 書類 論禹貢九江之說 考定武成次序 論古今書文之疑 論漢儒洪範五行傳 論堯典述事之旨 詩類 論詩序雅鄭之說 論尚書贖刑之說 論樂爲詩而作之義 論先儒說詩之義 論詩人頌君之義 論風雅升降之義 論柏舟詩解之疑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九後集 禮記類 禮記序說 論樂記動靜欲說 論禮運五帝三代之說 周禮類 論周禮三德之說 論周禮冢官之職 春秋類 論伊川春秋之傳 論春秋正朔 論春秋先後之學 論小國自貶其爵之義 論春秋講貫之旨 儀禮類 論刊弟子職女誡傳 論儀禮附記之義 論脩正儀禮之書 孝經類 論孝經疑誤之多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二十後集 四書類 論四書先後之序 論四書學問根本 大學類 論大學教人之法 中庸類 中庸道章說 論中庸首章之指 論天命謂性之說 論道不可離之說 論脩道謂教之說 論不睹不聞之說 論喜怒未發已發之義 論君子謹獨之義 論致中和天地位之義 論中庸中和之義 論哀公問政及費隱二說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二十一後集 論語類 論語課會說 癸巳論語說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二十二後集 孟子類 論孔子集大成之說 論形色天性聖神之說 論性善之說 論夜氣不足以存之說 論盡心知性知天之說 論殀壽不貳之說 論存心養性之說 論告子不得於心之說 論告子不得於言之說 論可欲之謂善之說 論北宫黝孟施舍之勇 盡心說 論孟子窮理集義之學 論綱領諸說之要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二十三後集 史記類 論近世讀史之失 論史記漢文通鑑之疑 論史記數事不足信 通鑑綱目類 論綱目書法之例 論綱目書楊雄荀彧之法 文集類 論文字疑誤當正 論程集中所言三事 論作文之法 論文詞去取之義 論文詞要逹意 論文字當自學問中來 詩詞類 論詩詞非切己事 論詩體平淡之義 論古今詩有三等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二十四後集 正朔類 論春秋書正之義 論三代正朔之義 正統類 論正統無綂之說 三統類 論三正卽十二會之說 論三綂五行五運之說 論邵子經世之說 年號類 論古今年有無之異 地理類 九江彭蠡辯 論擬年號之義 論古今地理廣狹之異 論周公定豫州之中 潮汐類 論潮汐進退之義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二十五後集 井田類 井田類說 論井田車賦之制 論鄕遂出兵之數 論田賦出乗之義 論市㕓不征之制 貢助徹類 論三代貢助徹之異 阡陌類 論秦人阡陌之制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目錄續集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一續集 聖學類 論古今帝王務學之要 謂人主當講學以正心 論聖賢爲學先後之道 論古人爲學次序之道 論人主之學在於敬 乞不以假故逐日進講 論人君當務學以進德 論爲學能變化氣質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二續集 聖德類 論大學明德新民之道 論大學傳首章釋明德之義 論大學傳二章釋新民之義 大學傳三章釋止善之義 論大學傳所以釋經之義 論大學傳四章釋物有本末之義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三續集 脩身類 謂大學之道以脩身爲本 謂當脩身以齊家 謂大學脩身之義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四續集 正心類 謂天下事皆本於聖心 論人心道心之别 論太祖正心之法 謂仁者本心之全體 凡事當裁之以心 謂聖心正凡事無不正 謂心有天理人欲之異 論人心各有當然之則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五續集 誠意類 論大學傳六章釋誠意之義 致知類 論大學知止之道 論大學知所先後之道 論大學物格知至之義 論大學知至之道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六續集 聖孝類 謂父子慈孝本於天性 謂處天下之事有變有權 乞瑞慶節不受賀禮 乞三年内並免稱賀 乞就班賀指揮不受 聖治類 論大學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七續集 新政類 謂講學脩攘任賢今日急務 謂今日當於三事果斷力行 謂當謹初政以重自新 時政類 謂當嚴天理人心之辨 謂今日事勢當先其所難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八續集 儲德類 謂宜選東宮官以善輔導 謂宜擇師傅以輔皇儲 宰相類附臺諫給舍 謂當擇正人以重其任 謂宜精選任以明體統 君子小人類 謂宜遠便嬖以近正直 監司守令類 謂宜正朝廷本原之地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九續集 公道類 謂當抑私恩以抗公道 求言類 謂當採擇人言以圖自新 謂乞差官看評四方獻疏 謂當因災異下詔求言 乞令看詳官靣奏封事貼說 紀綱類 謂人主當正心術以立紀綱 謂朝廷皆以私意廢壞紀綱 謂宜振紀綱以厲風俗 謂宜絶左右以正紀綱 謂宜戒左右勿預朝政 謂人主不當求聰明之名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續集 風俗類 謂風俗不知忠義名節 賞罰類 劾奏賈祐之抄劄不實 劾奏宻克勤偷盗官米 劾奏朱熙績不伏賑濟 薦龍溪宰治行 民力類 謂恤民之實在省賦治軍 謂州縣催督財賦以困民力 國用類 論鹽課私販之弊 論酒課坊塲之弊 謂宜節財用以固邦本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一續集 財賦類 乞蠲减稅錢增起之類 再乞蠲减南康星子縣稅 乞從民便送納錢絹 乞免台州丁絹 再乞聽絹貴處納錢賤處納絹 乞除州縣經總制錢 乞禁州縣科罰之弊 乞蠲减上供錢額 乞减經總制錢額 乞减添差員𢾗之弊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二續集 荒政類上 推廣御筆减稅决獄二事 乞免租稅及撥錢米充軍糧賑濟 乞截畱米綱充軍粮賑糴賑給 乞借上供糴米并倚閣夏稅錢帛 乞撥易苗米充軍粮支遣 繳納南康任滿合奏事件 乞放租稅應副軍粮 乞倚閣夏稅 乞撥兩年苗稅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三續集 荒政類下 申請前後救荒合行事件 再奏講求荒政 乞撥官會度牒及賞獻助 論救荒合行事宜 乞住催紹興苗稅 乞住催積年舊欠 繳囘督責賦稅指揮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四續集 和買類 乞除浙東和買絹數 乞减紹興和買四條 市糴類 乞約束場務邀阻商販 再申明畆頭物力之說 乞禁止州郡遏糴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五續集 勸糶類 乞早推賞獻米賑濟上戸 乞不候諸司保明而與推賞 常平義倉類 奏劾擅支常平義倉米 役法類 論義役利害條件 再具申省利害事理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六續集 經界類 條奏經界行否利害 再申諸司論經界利害 論租米寄搭鄰戸之弊 論産錢租米輕重之由 囘申諸司僃坐聖旨指揮 再申運司論經界利害 類編標註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卷之十七續集 水利類 乞募饑民修水利 再乞台州黄巖縣早行修築 陂堰類 乞修築石陂以通船運 營寨類 論增置都昌新寨利害 保甲類 乞禁首領輙擅 |
【部分页面截图】
_类编标注文公朱先生经济文衡__
_类编标注文公朱先生经济文衡__
_类编标注文公朱先生经济文衡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