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嵒赋草(q.01-02)》少嵒賦草(q.01-02)PDF电子书

【基本信息】

书名 少嵒赋草(q.01-02)
書名 少嵒賦草(q.01-02)
出版信息 《大唐藏本》
出版年份 嗣德乙亥Tự Đức Ất Hợi1875
页数 88
文件大小 6.2MB
页面尺寸 19 x 12 cm
清晰度 普清
文档类型 刻板
注意事项 型号:R.1602
馆藏信息 越南国家图书馆汉农图书馆
摘要 内容说明

本汇编收录40篇赋体范文,主题多取材自中国北朝历史(《北史》)​,作为越南科举考试(尤其是赋体写作)的经典范本。这些赋作融合历史典故、儒学义理与文学技巧,既展现越南士人对汉文化的吸收,又体现科举文体的程式化要求。以下是其核心特点与价值分析:

​主题与取材

​北史典故:

​历史事件: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六镇之乱、河阴之变等,借古喻今,暗合越南后黎朝郑主政权下的社会矛盾。
​人物典型:以北朝名臣(如崔浩、高允)的治国方略为题材,强调“忠君”“吏治”等儒家价值观。
​例:《邺城赋》以北魏邺城兴衰,探讨“都城形胜与国运关联”,映射河内升龙城的政治象征意义。

​自然意象:

部分赋作以物喻理,如《蝴蝶赋》借庄周梦蝶阐发“虚实之道”,《探梅赋》以寒梅喻士人节操,体现科举赋“托物言志”的典型手法。
​文体结构与科举功能

​程式化范式:

​破题:以历史典故或经典语句开篇(如《夜雨赋》引《诗经》“风雨如晦”)。
​铺陈:四六骈俪,对仗工整,例《高允谏赋》:“言必称尧舜,行则法周孔;丹墀陈弊,白简劾奸”。
​结语:归于儒学义理(如《屯田赋》末段以“民为国本,食乃民天”呼应孟子仁政思想)。

​科举训练目标:

​引经据典:要求考生熟读《北史》《昭明文选》等典籍,并能灵活化用。
​骈散结合:兼顾辞藻华丽与义理清晰,契合越南科举“经义赋”评分标准(如黎朝《科试条例》规定“文采斐然,义理透彻”)。
​代表篇目分析

​​《夜雨赋》(Dạ Vũ phú)​

​结构:以夜雨贯穿全篇,分写“雨前闷热—雨中萧瑟—雨后寂寥”,隐喻王朝由盛转衰。
​北史关联:暗引北魏末年尔朱荣之乱,警示权臣干政之祸。
​科举应用:示范如何以景语为表、史论为里,符合“赋兼比兴”的要求。

​​《高允谏赋》(Cao Doãn Gián phú)​

​主题:以北魏高允直谏太武帝为范本,强调士人“文死谏”的责任。
​手法:对比高允与谄媚之臣,突显“忠直”与“奸佞”的对立,呼应朱熹“正心诚意”之说。

​​《屯田赋》(Đồn Điền phú)​

​现实指向:借北魏屯田制成功案例,建言越南郑主政权开发红河平原、缓解粮荒。
​策略性:体现科举赋“以古鉴今”的实用功能,考生需展现时务对策能力。
​历史与文化价值

​汉文化的地方化:

赋中北朝典故常与越南地理结合(如将黄河比作红河,邺城映射升龙城),体现“文化北属”下的本土调适。
语言上杂糅汉文经典与越南俗语(如《蝴蝶赋》用“hồ điệp”而非“hồ điệp”纯汉越音),反映文字使用的灵活性。

​社会政治镜像:

景兴年间赋题多涉“治河”“安民”,折射18世纪越南红河水患、农民起义等危机。
部分赋作被郑主政权用作宣传工具(如《孝文帝改制赋》为郑氏“南平阮氏、北固黎朝”政策造势)。

​文献传承:

部分篇章收录于《黎朝科举录》《历朝赋格》等官修文献,另见民间抄本(如河内汉喃研究院藏《赋体集要》)。
注释体例受清代考据学影响,如《夜雨赋》注引《北史·魏本纪》并标注汉越音读。

此40篇赋集不仅是科举文体的技术性范本,更是研究越南汉文学、北史接受史及后黎朝政治生态的关键史料。

部分页面截图

少嵒赋草(q.-)-

少嵒赋草(q.-)-

少嵒赋草(q.-)-

少嵒赋草(q.-)-

少嵒赋草(q.-)-

少嵒赋草(q.-)-

【下载地址(支付后可显示下载链接,默认提供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