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刘中使帖册-21帧
朝 代:唐
艺 术 家:颜真卿
作品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件大小:378.24MB(tif文件大小,不含jpg)
文件格式:TIF+JPG
作品数量:21.0幅
全图尺寸(CM):99.9×378.24
图片像素(PX):2832×2120
分 辨 率(DPI):72×72
作品简介:
材质尺寸:
纸本 册(蝴蝶装‧方幅式),册(折装‧方幅式)
简要介绍:
译文: 近闻刘中使至瀛洲。吴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闻礠州为卢子期所围。舍利将军捦获之。吁足慰也。 (台北故宫)
唐代宗大历十年(775),当颜真卿听闻,叛将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党羽卢子期被擒、吴希光投降及唐廷派刘中使宣慰瀛州后,以宽慰激动的心情写下大气磅礡的〈刘中使帖〉。此帖以大字行草书于蓝笺上,笔画对比强烈,空间参差错落,风格独特。鲁公暮年纵笔作书,沉雄奇古,非于点画间刻镂,不为法度所拘,雷霆万钧之势,跃然上纸。经宋、元、明、清诸家递藏,与〈祭姪文稿〉为存世颜书墨迹之双璧。 (20081012)(台北故宫)
款识题跋:
题跋: 幅前一李煜瀛行书题跋: 感想。写前释义之后。闭目沈思。有无限之感想。万千之中。就此言此。先书一二。原藏此册高阳王氏父子。晓云先生父执。记忆中无其印象。禊师偈言一二。另或书之。其哲嗣弼臣亦兄弟亦师友。知之颇深。写颜专家也。吾先从父姊自幼习颜字。后于禊师讲学夹空中。从弼臣习字。亦有数年之功夫。故我题额故宫博物院。等身五大字。颇得好评。或且认为拘自家庙碑。较之于弼臣。则皮毛耳。虽然。壮为文字与谈论颇奖我颜黄二体。临颜有若干年。每日一小时之致力而已。学黄则尤笑话。偶见友人黄体戏习。为壮为所谓长戈大戢之特征。不难以小才出色。而竟得王兄(弼臣于先。壮为于后)之欣赏。实不足道。我于书法或其他。不无小才。然并未专心努力。故视弼臣实多愧色。吾于各事每多所谓灵感或悟性。而敏不将学之病以致终身如我思过。最近之戏联诸多。(或万端待理。一事无成)此联为我终身之大病。今将九十。改过无时。若能如弼臣笃学颜体。或他书法。或可出王之上。所谓青出于蓝。未之能行。仅有虚名。实自惭笑耳。他事亦然。吾于七书自信不无心得。而可深迭。所关不小。惜亦未努力。少年致力生物食品农品之研究与进取。如大豆大蒜等等。亦可登峰造极。亦半途忽置。又如世界学典。世界哲学。世界同盟等等。均为重大贡献。而亦言而不专。亦如互助社会实用之学。以及侨学。在在皆是。无非万端待理一事无成。过之其半在三。然亦一半不得同道。吾道不孤之语时时有之。实则几等于零。在几老友之外。极少其人。吾所阐发吴蔡两先生恒热赞而许之。稚老亦谓静兄诚笃于我之世界主义。何于几少数老友之外。几一无他。此不可解之甚者也。未死之若干年。或三五或九十。尚能遇知己与吾道不孤而实践者否。忆中刘修如兄赞赏注意世界之早。顾毓耒兄欣许我迁中国之际围唯一之人。宝田欣赏我之作风世界社等等。次辰许其为我知己。但实行上我后其有继我者乎。因颜字以至想类推及更远之其他。而有此感想。感想终于感想。抑有反映与影响者乎。五十七年戊申(西元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孙公诞辰纪念前又识。吾承孙公引以为友。详记我食品之研究为他人所忽。亦仍老友之列。青年反少其人何耶。关于助我保藏此册及他。同宣之功不可忽。故我有同真馆章。我之文艺行动以革命等而忽置。素珊为我复兴。而有李林书屋之诸多纪念。对于我世界主义。昌黎王君安宅感道之。属读其信札。惜无更深之关系。不知此不合何如耶。又识而又识之。
印记:石曾李印煜瀛
幅前一李煜瀛行书题跋: 己酉(西元一九六九年)三月经美回台开会。于纽约与润章两谈其同乡。王君竟不知之二次者。廿三廿四也。石曾志。
印记:(糢糊不辨)
幅前一李煜瀛行书题跋: 己酉(西元一九六九年)三月十八日晚由孟都起飞。经美日回台。手提此册与孙吴二公。孙相吴题册。廿六日中午到台。夜间记此于中华路世界联合办事处。石曾又识。
印记:煜瀛
幅前一隶书题跋: 颜鲁公刘中使帖。
幅前一李煜瀛行草书题跋: 珍藏此帖主体释义。世界万物皆天下为公之一环。每一最小之单位。亦即个体。自为之主。不为任何其他所独有。此蒲氏不承认产权之说。亦即哲学最高之原则。但于事实不能无维护者保持其安全。就此以千年计文化流传之特品。孰当有之。有而经若干寒暑又易他手。如册中诸跋所云。可以见之。是帖至高阳王氏珍藏若干年。其子孙公之于高阳李氏纪念图书馆。我主其事。亦不敌长期私有。但亦不敌放弃珍藏维护之责任。责任所在。而非权利屡有欲见重价购之者。均经婉谢。而以公诸世界集体。稚老书之于册首二十四字。包括诸多团体而非一。亦即试验天下为公之一方式。天下之大不知何止。或竟无外。至小无内。则且不只鲁公自身。吾人共同理想如吴稚晖。张静江两先生与余创立世界社。由社而聚集联合。包罗万有。扩而为□□□□□□□□□□。吾人有时译为世界集体。或世界集团。或世界同盟。实均西文华写如存之两字。西文为WORLD CONFEDERTON。如是而已。简言之。谓为世界。世界包罗万有。万有均自为个体。个体又联合为集体或集团。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之一团和气。此实世界组织最大最高之理想。吾人致力生平。尚少规模可寻。不得已而求诸卷册集合于六代文献墨迹。以此高龄为首。但究如何能使永久保存。不受任何损坏。思之不难。行之则无时不在顾虑之中。故云主体之意义如此。而实行保持又为事实难于确定者。此帖已有千年计之历史。但千年书中已不为少。而在人类尤在宇宙则为微乎小矣。今当于主体意义之外。深求物质之石室金柜。以御水火。尤于精神之大战小战。如何以策安全。此乃世界问题。国际问题。人类问题。宇宙问题。吾近九十之年。不唯不日近于闻道。而且有日远之恐惶。数十年来。此册由王氏至李氏。由个人至团体。虽见于组织今日之重文馆。以及我之遗嘱。既在台北法院与手写遗书。然执行者何以处之于吾百年之后。此册如何。六代中之宋元明清民国诸多文献墨迹又如何。徬徨不知其所以。书由半张纸集合而成。共期如是宇宙万物以至人群。更难言矣。书此以待贤者之教也。中国民国五十七年戊申西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初旬。正图得安全之书仓。以藏诸卷册。此以年计之首为之代表。若鲁公有灵。其何以助我教我。而得其道耶。石曾李煜瀛书于孟都重文馆。时年八十有八。
印记:石曾李印煜瀛
幅前一李煜瀛行书题跋: 世界同盟国际社团联合总会。
幅前一李煜瀛行书题跋: 民国五十七年十二月十日十一日夜间重观此册。剪此信纸上端附置于此。以利西字原文与西字华写对照同观意义之一也。世界同盟华语社团印不明。补充之于左亦意义又一也。此册成为世界同盟国际社团大会中之华语社团最古之文墨。以此标明更一也。煜注。
印记:世界同盟华语社团印
幅前一李煜瀛行书题跋: 已酉(西元一九六九年)三月十八至廿六近十日之长途。国父孙文历史性之札册。与此历史墨迹鲁公手书双宝。与余同来台北。不可不记者也。煜瀛三识。时年八十有九。
印记:世界同盟华语社团印
幅前一李煜瀛行书题跋: 开国六十年辛亥西一九七一四月三日重观于台。石曾时年九十有一。
印记:世界社章
幅前二李煜瀛隶书题跋: 重文馆珍藏第一墨迹。(隶书)。李煜瀛题。(行书)。
印记:石曾、重文馆
幅前二行书题跋: 高阳图书馆非仅纪念李王孙齐人与地尤然。
印记:高阳纪念图书馆章
幅前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此帖原藏或过目于宋元明清民国诸家合作者为六代。六代文献墨迹之得称此帖其始基也。故第一墨迹云。高阳王氏藏此帖在我之前。继有高阳纪念图书馆与今之重文馆。馆成仍建立于纪念馆。与王李纪念之家庭基石之上。而淡忘既往或辍继人有关之机构。亦然重文馆者。文献与文艺重重之意义。其详另见专册。兹揭其耑耳。
前二行及三行至重文馆者之者字。而止不复忆为何年。而何年龄所书者字不正耳。字□字补写于民国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七月三日晚九时于孟都达观里。时年八十有七。煜瀛补识。
印记:石曾
幅前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鲁公世系简记与鲁公传略。一。世系。真卿。师古五世从孙。师古。之推孙。唐。万年人。之推。协子。北齐。协。见远子。见远。隋。临沂人。二。传略。颜真卿。字清臣。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开元中进士。累迁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讨安禄山。被推盟主。拜户部侍郎。兼河北招讨使。虽受谗而屡任要职。封鲁郡公太子太师。因受卢祀阴谋。使谕李希烈胁之不屈。遇害。卒赠司徒。谥文忠。正刚有礼。天下尊之。不呼姓名。称为鲁公。善书。笔力如其人。书法传世之重。且掩其他。有颜鲁公集。年远真迹传世极少。此为至宝之一。 鲁公先世历代博学高风。后世遗传学明例不一见颜氏之世系。鲁公智仁勇之人格。天人信史例之一也。煜瀛敬识于孟都。
印记:石曾、煜瀛
幅前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五十三年(西元一九六四年)七月五日夜间重思世界集体世界社团等诸大问题。及于此册。尤忆重庆时代稚老在渝。吾与静公在纽举行世界联合大会后。允征到渝函述面陈关于名称有疑议与修正之意。稚老主保留。询余再商。胜利后回至沪。曾为题此。此中便过诸多。近重来孟都。更有与何笃修均将赴法。有复兴世界联合组织拟议。夜间思后。忆此重观。简述在此。详另记之。石曾识。时年八十有四。
印记:石曾
幅前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再来重观。补书后空白与此同观。元月廿六石曾又识。时年八十有七。
印记:仁社
幅前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此中千百年之古人。因我而渡重洋。历几大洲。究竟如何。我功我过。无能预知。虽不欲听天命。亦无可如何。惟祝先贤不遇原子战之恶剧耳。煜瀛又识于孟都。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七月三日。
印记:石曾
幅前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题跋满册。颜史独缺。□扌久(合为一字)觉见。急速补之。不避破笔。不欲再迟。非放草之形似大拙。非意为也。五十七年(西元一九六八年)五月廿五夜。时年八十有六。
幅前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隶题原出弼臣。吾临易之。右王书也。煜。民三十六(西元一九四七年)。六。六。
印记:石曾李印煜瀛
幅前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中华民国开国六十年辛亥。西历一千九百七十一年四月五日。重计推广。煜识。时年九十有一。
印记:石曾
幅前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此册固居推广册之前。亦六代文献墨迹之首。煜志。
印记:李林书屋
幅前二李煜瀛隶书题签: 颜鲁公刘中使帖真迹。
印记:重文馆
幅前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原藏此帖高阳王晓云先生有两跋。一大楷说明令儿子灋良书之。二小行楷先生自写大字。跋中曾云原为卷子。改装成册。乃此在册外有红木夹板。其重不下于金属。携带不便。乃改成如此之轻便本。本开右页左部下角吾注。隶题原出弼臣。吾临易之。指置于红木板者。而言左签隶书刘中二字残破者。即王弼臣书注此以明之。否则年久又将成难解□考也。石曾又注。
印记:煜瀛
幅前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推广册与六代文墨混合。关于颜跋。如沈尹默张大千诸君等。卅八(西元一九四九年)。七。廿。
印记:世界联合图书馆章
幅前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弼臣喜陈曼生隶书体。所书似之。又识。辛亥(西元一九七一年)四月六日。
印记:石曾李印煜瀛
幅前三李煜瀛行书题跋: 世界高阳等图书馆随大陆沦陷。恢复尚不知何时图书大量再集难能。年携小敖之文献墨迹与文艺品类。合组为重文馆。以多质少量之精华。居两馆之冠。而以重文名之。此乃乱后之组织也。煜瀛志于重文馆。
印记:重文馆
幅前三吴敬恒篆书题跋: 世界集体中国国际图书联合社高阳李氏纪念图书馆珍藏。(篆书)。中华民国三十有六年(西元一九四七年)五月武进吴敬恒署耑。时年八十有三。(行书)。
印记:稚晖、吴敬恒印
幅前三李煜瀛行书题跋: 吴蔡张公俱盖章。稚翁亲署椅倾堂。寺林屋主惊神魄。八载如梭心倍伤。廿三夜煜。
印记:煜瀛、李林书屋
幅前三李煜瀛行书题跋: 吴稚晖张静江两先生与煜创办世界社。于今四十二年。由此推进而为世界集体。与中国国际种种机构。各图书馆亦其中之诸环。此册为纪念圕中最古而亦最精之真迹。其文化合作象征之象征也欤。煜志。
印记:李石曾
幅前三李煜瀛行书题跋: 三十六年(西元一九四七年)五月某日。稚公于沪蒲园中之李林书屋。午餐餐前书此。惟惜当时未请公盖章于刘中使帖本页。以视经眼之意。因在准备作书之前。稚公起椅。后部倾地。幸无恙。而吾人大惊。否则从容必请盖章矣。四十三年(西元一九五四年)十二月补记。煜瀛。 作补记后据事偶成七绝录之于右。本随便写写之意。稚公其不以为亵此遗迹。人言则不顾矣。煜瀛又识。
印记:李庐
幅前三李煜瀛行书题跋: 五十三年(西元一九六四年)即稚老百岁纪念之年。铜像揭幕后两月重来孟都记此□。年八十有四。
印记:世界社章
幅前三李煜瀛行书题跋: 不久或较久之将来。必能恢复大陆世界高阳两馆。必复兴无疑。其时重文馆仍居二者之冠。继往开来。今日吾以两馆之表率。合二体之精神。团结归于一致。亦正吾愿所至千万年史迹长传者也。煜瀛志于孟都。
印记:石曾李印煜瀛
幅前三李煜瀛行书题跋: 附录全联。中华学术会友重文千万年史迹长传六代墨光新世纪。国际图书馆移道远双十节复兴奠定两京歌颂古名都。此联成于民国四十年(西元一九五一年)双十节。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三年)因日重文馆展览于文艺友社。煜注。
印记:石曾
幅前四李煜瀛行书题跋: 世界集体中国国际圕联合社。(楷书)。世界集体四字之译名早在纽约之时。属经修正当名。译书之其事。之经过。亦有详述之必要。非此中题注所能详尽。均当见于当时另册兴此目观。稚老已篆署耑。而无从随时演进之遗憾。别与此册长存。煜瀛八十七岁补记于孟都。(行书)。
幅前四李煜瀛楷书题跋: 高阳李纪念图书馆。珍藏。李煜瀛题。
印记:石曾李印煜瀛
幅前四李煜瀛楷书题跋: 目次。首册。沈尹默。跋首册之末。题二册之首。
颜鲁公刘中使帖真迹。高阳王氏改装本题跋。王芝。乔篑成。鲜于枢。张晏。白珽。田衍。文征明。董其昌。沈荃。李来泰。王金台。王灋良。纪念圕增装本题跋。吴敬恒。李煜瀛。
印记:重文馆
后副叶一王芝楷书题跋: 右唐太师颜鲁公书刘中使帖真迹。著载宣和书谱。南渡后入绍兴内府。至元丙戌(西元一二八六年)以陆柬之兰亭诗。欧阳率更卜商帖真迹二卷易得于张绣江处。此帖笔画雄健。不独与蔡明远寒食等帖相颉颃。而书旨慷慨激烈。公之英风义节犹可想见于百世之下。信可宝也。三月十有二日。大梁王芝再拜谨题于宝墨斋。
印记:王芝私印、王芝私印
后副叶一乔篑成行书题跋: 北燕乔篑成仲山观。
后副叶一李煜瀛行书题跋: 王芝。字英孙。宋会稽人。宋亡聚四方名士。歌咏书画。不入仕途。求得鲁公刘中使帖。字义兼重。或尤重其英风。见于辞表。题时在元代更可贵矣。乔仲山。尚未考得其事迹。当亦宋元间人也。民国四十三年(西元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志于语鸬国孟都重文西馆。李煜瀛。
印记:李庐、西馆
后副叶二鲜于枢行书题跋: 颜太师之书。世不多见。不肖平生见真迹三本。祭姪季明文。马病。及此帖。祭姪行草。马病行真。皆小。而此帖正行差大。虽体制不同。然其英风烈气。见于笔端一也。此语岂可为不知者道哉。鲜于枢拜手书。
印记:系殷封周
后副叶三张晏行书题跋: 鲁公书存世尝见李光颜太保帖。乞米帖。马病帖。顿首夫人帖。祭姪季明文。允南母商氏赠告昭甫告。幷此八本。观于此书端可为钩如屈金。点如堕石。东坡有云。书至于颜鲁公诚哉。是言也。时大德九年岁在乙巳(西元一三0五年)冬十月廿五日。集贤学士通议大夫张晏敬书。
印记:张晏私印、逢山彦清、端本家传、襄国张氏
后副叶四白珽行书题跋: 瀛州帖视鲁公它书特大。而廪廪忠义之气。如对生面。非石刻所能髣髴也。余平生获见真迹二。小字麻姑记与此耳。尝有云。桃源在何处。迺见世道汚。所以颜鲁公细字记麻姑。事近荒忽。特贤者适婴多虞。世降俗陋。假异境以明其志。殆子欲居夷也。维鲁公忠贯日月。功载旗常。固不待善书名于代。况笔精墨妙若是邪。昔桓彝渡江。伤晋之弱。及见王导辈语。则知有托足之地。余于是观公翦禽之快。亦知夫唐爝未息欤。史侯处厚尚义士也。旷岁月而得之。既得之非尚义者。不出示非其人处厚。知所尚哉。钱唐白珽谨题。
印记:白珽王父、湛渊子
后副叶五田衍行书题跋: 右唐鲁郡开国公太子太师颜真卿字清臣。书刘中使帖真迹四十一字。公尝学书于张旭。得屋漏雨法。衍游京师览公书最多。衍之所藏送辛晃序。颜昭甫殷夫人二诰。争座后帖。朝回马病帖。皆经宣和绍兴御府。然俱未若此帖之雄放豪逸。岂特入季明之室。将与元气争长。昔人云。书一艺耳。苟非其人。虽工不足贵也。惟公可以当之。至大己酉(西元一三0九年)中秋日拜观于兰谷大卿史侯之第。蒙城田衍题。
后副叶六张宴行书题跋: 太平之日。生长京师。乃得会观诸名法帖。故能考其笔法。辩其真伪也。如颜书且勿论碑本。今专审其墨迹。如乞米李太保马病皆真行。祭姪文行草字如钱。许大四帖相若。皆白纸。顿首夫人行书澹黄纸。字亦钱许大。昭甫告正书甚严整有力。白纸。字亦钱许大。全肖碑刻。允南母告寸五大字。笔力不及白纸。此刘中使帖字最大。观其运笔点画。如见其人。端有闻捷慨然效忠之态。真希世之宝也。时于明窻静几。展翫之余。收卷三叹。后之学书者。非不厉志。米芾所为心会而手不遂也。饮中尝用东坡砚。山谷墨。敬书于劝学斋。
后副叶七文征明行草书题跋: 早来左顾匆匆。不获款曲。甚媿。承借公颜帖适归。仆马遑遽不及。详阅姑随史驰纳。他日入城更望带至一观。千万千万。签题亦伺后。次不悉。征明顿首。中甫尊兄。
后副叶八文征明行楷书题跋: 文太史小楷书刘中使帖跋尾。三。(隶书)。右颜鲁公刘中使帖。征明少时尝从太仆李公应祯观于吴江史氏。李公谓。鲁公真迹存世者。此帖为最。征明时未有识。不知其言为的。及今四十年。年逾六十。所阅颜书屡矣。卒莫有胜之者。因华君中甫持以相示。展阅数四。神气爽然。米氏所谓忠义愤发。顿挫郁屈者。此帖诚有之。乃知前辈之不妄也。帖后跋尾六通。首王英孙。次鲜于太常。又次张彦清。白湛渊。田师孟。最后亦彦清书。盖此帖曾藏彦清所。后易于英孙耳。观跋语可见按英孙所跋。岁月宜在后。不知何縁出诸公之前。初疑装池之误。欲令改易。而张公钤印宛然不可拆裂。姑记于此。以俟博识。嘉靖十年岁在辛卯(西元一五三一年)八月长洲文征明题。(行楷书)
印记:文征明印、悟言室印
后副叶九董其昌行楷书题跋: 鲜于伯几题祭季明文天下法书第二。吾家法书第一。此又题刘中使帖。渔阳笔法信有所。自名不虚得。此卷余已刻之鸿堂帖中。董其昌观因题。
印记:董其昌印
后副叶九沈荃行楷书题跋: 细观此卷真迹。知藏真沙门与宋四大家笔法。之所自前贤题识炳如星日。噫可宝也。康熙丁巳(西元一六七七年)夏五朔观于燕都正阳门外宛羽斋。因为题此。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华亭沈荃。
印记:沈荃(连珠)
后副叶十李来泰行楷书题跋: 瀛州帖向见戏鸿堂墨刻中。与坐位季明并称神品。兹于伯龙斋头得覩真迹。楮墨完好知至宝在天壤间。自有神物护持。非偶然也。李来泰敬识于宛羽斋。
印记:李来泰印、李(来泰)印(半印)、(李)来泰(印)(半印)、石(台)(半印)、(石)台(半印)
幅后一王灋良楷书题跋: 右鲁公刘中使帖。同治壬申(西元一八七二年)得之。厂肆原装系绢相。卷子长二丈有奇帖尾题跋十二计人十。首田次白次张又次张次王与鲜于。中间以乔。再次即董。董之次有文。行楷各一。最后为沈李。盖董之先文乃题于相绢。而前六跋位置揆之。收藏姓氏似尚参差。兹谨照文跋一仍旧次并移董于文后沈前改装成附记数言。命儿子灋良书于简末。
印记:王金台印、晓云
幅后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此帖华氏以前收藏。端绪与张丑清河书画舫所载略同。惟归张丑一层不能符合。然考白氏跋内示非其人四字为句。文义乃深。而彼刻无非其人三字。又文氏一札付之阙如。其所收之为赝本。已可概见。王虚舟竹云题跋谓锡山秦公子曾见此帖于京师。字大如掌。遂疑董氏鸿堂所刻字形差小。与秦所见不同。不知鲜于太常明言此帖正行字较马病。季明差大则如掌之说。特约略言之耳。独文氏以王英孙跋宜在后。不应出诸公之前。为不可解。谨按王跋于至元丙戌(西元一二八六年)。乃元世祖之二十三年。非顺帝至元也。盖顺帝辛巳即改元至正。是以顺帝至元无丙戌年。且如文氏所云。则是此帖于大德九年乙巳(西元一三0五年)藏张彦清。所历四十年。至至元丙戌(西元一二八六年)始易之王英孙。何以蒙城田衍于至大己酉中秋拜观于兰谷大卿史侯之第乎。然而文氏之跋此帖。审重低回。用心亦良苦矣。岂张绣江之即张彦清。非后学寡闻单见所能知耶。至此帖辗转市廛三年莫售。余乃排群议而收之。是不可解者。又不独文氏一跋也。同治癸酉(西元一八七三年)六月九日识于阿所好斋。 文跋内案英孙所跋云云。盖误认张绣江为张晏。因以至元为后至元耳。考绣江元初人。名斯立。字可与。非彦清也。至李跋谓此帖之在戏鸿堂。与坐位季明并称神品。亦非定评。夫董刻祭姪文诚为可。尚若此帖之刻。与坐位摹本同一失真。何神品之有。而白氏一跋。则有关世道人心文字题跋云乎哉。八月廿九日又记。 帖内两足慰句。何等痛快淋漓。若作可慰。便嫌不畅。且此足字。与卢八仓曹帖足下之足同一结法。书画舫铁网珊瑚均讹。为可真可笑人。光绪五年(西元一八七九年)七月九日。 王良常云。凡古人名迹。但问佳恶。不论真赝。诚以镌刻流传彼此互异。傥无定见。何从折衷。即如近代所刻颜帖。停云馆之祭姪文。与余清斋笔意不同。戏鸿堂之奉辞帖。与快雪堂字数不同。余清斋之蔡明远与快雪堂笔意字数均有不同。然祭姪当以余清为正。奉辞明远。当以快雪为正。自不难一目了然。此刘中使帖。初见於戏鸿堂刻。已为良常所言几。嗣又刻之曾氏滋蕙堂。亦与真迹不类。案曾氏初搨本前列有目录。此帖不在录中。不知何时增入帖。后名款三字。系从刘太冲叙摹入。尤可笑人。近见贾人持有此帖一卷。用油素钩。自戏鸿堂。其真赝佳恶。则又不必辨矣。己卯秋日金台。王虚舟先生未见此帖真迹。便知戏鸿堂刻之失真。余既见此帖。益信虚舟先生眼高于顶。余出此帖示客。必并示以戏鸿堂而卒。未有别白之者。抑又何耶。己卯重阳前一日。 华亭尚书书中董狐。尝短王著以倣书入石。其所刻戏鸿堂帖。自当精加鉴别。不使王著在地下笑人。特钩摹假之。他人草率不免耳。刘中使帖。既经摹入。自无可疑。况此纸结构神(点去。远)明远。出董刻上乎。同日又记。 此纸群以为赝。余未亲见鲁公执笔。不敢谓其不然。然鲁公名迹。传刻至今者。除座位稿。祭姪文。刘太冲叙外。他如修书守政江外文殊广平草篆明远送书等帖。均不若此沈雄郁勃一气盘旋。是此纸为鲁公手书。已无疑义。他日傥更见庐山真面此纸之赝。确然可证。余亦必不固执前言。不然。则嗜痂之诮。燕石之讥。所不恤矣。重阳日书。
印记:重文馆
幅后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实事求是章文于王氏父子。字学与考证可见。禊师与稚老均重此义。吾之闻道幸矣。吾与弼臣父子是深因为乡谊世交。而禊师之关系亦重此章之纪念多端也。煜更志。
印记:实事求是
幅后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王氏父子兄弟均作颜体书。弼臣楷书为前。其弟灋义大略相似。亦有赠我对联。仍在忆中。但不若其兄功力之深。其后人则□西学。晓云先生知作颜字。而未见合。由跋之语气。认为作者自写。为重阳日书。似已显示矣。弼臣亦作此体。觉古拙之气更泽耳。煜瀛再注。
印记:石曾李印煜瀛
幅后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此跋与前楷书跋同出王氏父子之笔。父为文。子作书。晓云乡先生吾于幼龄得见。不复忆其丰采。弼臣先生互相视如兄弟。恒朝夕相处。并从其学书。知其人之纯谨甚详。沈潜超过高明。由其写风亦可见之。跋后绝无弼臣一款一章。直至晓云先生殁后。多年如一日。尊父之意也。然吾为纪念与艺术。惜之弼臣亦精于刻章也。三十六年(西元一九四七年)七月十日煜瀛志。
印记:石曾李印煜瀛
幅后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民国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四月四日重观此跋。发见父为文子作书语有误。前行虽已修正。但尚未十分明显。兹更重言。以申明之兹。再三细加重观此跋。确出晓云先生自手。而非弼臣代笔。与前大楷不同。前跋说明。命儿子灋良录于简末。此跋则未作是语。可明为自书无疑。前吾谓田跋之语气。认为作者自写。仍系推测。实我之疏忽。今幸发见今是昨非。引为大幸。正误一也。尤幸。故得见晓云先生亲笔。无异又得至宝也。煜瀛又注。时年九十有一。四日午前十时写于温州街之世界社所。
幅后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五十七年戊申一九六八。八月二十日。晓云观于孟都重文馆。得重要之发见。即此跋出于作者自手。应更正前云父为文子作书一语。煜瀛。时年八十有八。
幅后二李煜瀛行书题跋: 晓云先生两跋。前跋弼臣手录。此后跋则先生自书。吾初错觉有二。固一则命录简端。以为两跋皆然。二则弼臣亦作此字体。细读此跋鉴读书之而未尽。前跋始于同治壬申即十一年西一八七二。第二跋始于同治癸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三年)六月九日。八月廿九又记。后六年己卯光绪五年(西元一八七九年)七月九日更续书三节。最后一节为同年九月九日。并未结束。故无结论与印章。仍可续书而未。则不知何也。实与考论。煜瀛又注。
印记:李庐
幅后三李煜瀛行书题跋: 民国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春夏之交。二三四等月中。李韵清兄偶谈两大博物院。主持人蒋慰堂兄对我深具同情。因我曾创办故宫博物院。欲为纪念在两院中设一专组。实纳我所收藏。予以维护。并可稍止物质之互助象征。以促成之继。又晤谈函洽且得蒋院长于三月。弟星期在院午餐。约几友好因座以谢马魏郑成诸兄韵清。当然欢聚素餐之余。兼得惠我多珍。尤加增我对两院之认识与了解。惟伯聪兄公忙未到。他友与院中因人均在。两月之交与慰堂兄又互略请。更相接近。与此册前后曾写之释义感想。多不谋而合之默亦与前。
印记:重文馆
幅后三李煜瀛行书题跋: 吾邑王氏父子晓云弼臣两先生。收藏颜字帖。既富且精。此册为其冠。父子精颜书法。其后从事新学。旧传渐失学业与收藏略图。吾从弼臣先生学书。稍具外表。学力不能及其什百。虽然弼臣书三殿门匾额。若干年后。吾为颜楷。故宫博物院匾额先后相提并论。当时社会日报且一时误认吾字为勾自颜家庙碑。益增吾愧。亦见后人于书法。较前忽略多多矣。前二十年。吾家组织高阳李氏纪念图书馆。弼臣子子方 世兄。以家人无复理其先人旧业之意。遂以仅余之此册纪念图书馆。高阳珍品虽散犹存。吾之为是组织。虽以邑姓定称。殊无私意而实社会化之权舆也。四十二年以来。吴稚晖张静江两先生与余组织世界社。将近世纪之半。先后有世界社团。中国国际圕世界集体。中国国际联合圕。各种较为局部之圕或属于一院一校一家一人或纪念或收藏或移赠。均为联合之一环。此册虽不过一环之一环。而其为善本真迹之冠。固当仁不让。不唯甲乎一馆一乡一国。抑且甲乎世界也。民国三十六年(西元一九四七年)五月八日。上海蒲园高阳李煜瀛记并书。
印记:李石曾章
幅后三李煜瀛行书题跋: 数年在大同之家。张郑两兄作东。及在岳军兄寓所之商。不无间接之关系。不可不并书之。非仅移交小事。公谊尤重。亦史料渊源。而非题外之文也。惟册低无除在此。夹空中补充亦可相互参证。其详自待补页而进之。岳军先生多年关于此事。近病及月。否则或亦参加院之午餐。聚请最近方康复办公。诸待商谈或见于增页之中也。四月四日。石曾又识于温州街世界社。时年九十有一。
印记:煜瀛
幅后三李煜瀛行书题跋: 刘中使帖及跋之次序。因改装而数易。一见文跋。一为王氏得于厂肆装为卷子之时。一为王氏改装所记。自归图书馆后仍其旧。只今增装加以题跋。列其目次而已。至未尽之意与时人诸跋。将见于推广之册。欲知本册经过者。可于文跋王跋与吾所记中见之。石曾附志。时三十六年(西元一九四七年)五月十日也。
印记:李煜瀛
幅后三顾毓琇行楷书题跋: 颜氏真迹。高阳珍藏。希世墨宝。孟都谨观。顾毓琇。丁未(西元一九六七年)六月。
幅后三沈尹默行书题跋: 右颜鲁公书刘中使帖四十一字墨迹。真希世之宝。册中元明诸贤题跋亦无一不精妙者。文札笔致刻意师法鲁公。则尤为可观。以此可知前贤每见一名迹。必有所获也。此帖今归石曾先生。藏于纪念图书馆。顷出以相示。并命录鲁公及题跋诸人小传于别册。以诏来者。吴兴沈尹默观毕并记。
印记:沈尹默印
幅后三李煜瀛行书题跋: 此册为收藏社会化。收藏学典化之首。详见推广册。煜瀛补志。卅六(西元一九四七年)。六。廿九。
印记:李林书屋
幅后四李煜瀛行书题跋: 颜鲁公刘中使帖真迹。高阳纪念图书馆珍藏。书后。
印记:一肩行李二牛书
幅后四李煜瀛行书题跋: 颜鲁公与题跋诸人及高阳纪念图书馆之有关史料者。本拟详于别册。惟亦非即日可办。又值世界集体展览会在即。先为此书后略记之。颜氏为万年望族。今陕西长安县之一部。鲁公固以封鲁郡公。得称亦以为人忠正。刚而有礼。举世尊称之。有颜鲁公集。其谥文忠。名真卿。字清臣。唐开元进士。博学工词章。善正草书。刘中使帖其一也。鲁公累任内外各要职。安禄山反。起兵讨之。李希烈反。不屈遇害。跋中多称公之英风烈气。慷慨义节。并由帖见之。
题跋诸人见后。先以高阳珍藏纪念之前为范围。而后及于他。
王芝。即吴孙。又字才翁。修竹。仕将作监主簿。家饶于赀。宋亡后延致四方名士。赋咏相娱。善画墨竹兰蕙。为一时士人所宗。宋会稽人。题则元代。世祖廿三年。
乔篑成。字仲山。北燕人。
鲜于枢。字伯机。渔阳人。元大德间卒。工书画。善鉴定。文望与松雪伯仲。有困学斋集录。又号直寄老人。
张晏。元人。曾得于史志。未即录。容再考补记。
白珽。字廷玉。宋钱塘人。卒八十一岁。由一二四八至一三二八。入元归老栖霞。山人别字以地名。如其居西湖时。其门以泉名之。曰湛渊以自号。有湛渊集。
田衍。字师孟。元彰德人。性颖异博识。多藏古法书名画。间写墨竹。松雪谓其先京兆醴人。后徙太康。再徙蒙城。
文征明。初名璧。字征明。以字行。更字征仲。号衡山。私谥贞献先生。诗文书画无一不妙。此册文札师法鲁公。尤为可观。诚如沈跋所云。小跋详考可贵。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明华亭人。或谓沪董家汇人。万历己丑(西元一五八九年)进士。官至大宗伯。谥文敏。以书法名画山水宗北苑。其画集宋元诸家。行以己意。
沈荃。字贞蕤。江南华亭人。顺治九年(西元一六五二年)进士。授编修。内外任职。至礼部侍朗衔二十三卒。曾教帝。学书甚勤。
李来泰。字石台。临川人。顺治九年(西元一六五二年)进士。名文博奥。诗以和雅称。有石台集。
幅前四李煜瀛行书题跋: 高阳藏之先王后李。为纪念图书馆珍品之冠。王氏父子略见前跋。至于高阳李氏孙氏。详见史籍。尤以两文正为著。新时代中。吾与禹行。皆以革命与文化以及图书馆相涉。或见史籍。或详他册。然高阳齐氏尤推禊亭先生。见四库学典广编不可名于高阳纪念图书馆中。及之至吴公一代名贤。沈君著于书法。无待详述。世界组织与图书馆与此册之关系。亦不可不及之者。且亦曾见此册。则蔡孑民。张静江两先生。惜未题一字。补请以章为纪念。至以人地之关系。如邰克侣先生之所倡。纪念之范围愈广。非仅李王孙齐已也。
高阳人地关系如邰先生之说于馆。不可不为专载。然非此册之所能详。但以纪念及之已非偶然。而鲁公之大与小馆之微。皆入于世界人地之环。则所谓收藏学典化。收藏社会化。亦收藏世界化。殊非一般之收藏而已。民国三十六年(西元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李煜瀛。
印记:石曾李氏煜瀛、高阳纪念图书馆章
幅后四李煜瀛行书题跋: 四十一年(西元一九五二年)一月廿二日。将自孟都出发。作世界旅行之前。将重文馆冠以此册之六代文献墨迹置于新建之保险库中。十四装箱重观。作此籍与鲁公等六代群贤话别相见。当在半年之后矣。一笑。壬辰(西元一九五二年)一月十四日早夜。志于孟都达观庐。李煜瀛。
印记:李庐
幅后四李煜瀛行书题跋: 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三年)七月始回至孟都。半年之约。则一年又半矣。煜注。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三年)七月始回至孟都半年之约则一年又半矣。煜注。
印记:重文馆
幅后四李煜瀛行书题跋: 五十三年(西元一九六四年)七月五日早四时重观于孟都此。年八十有四。五十三年(西元一九六四年)七月五日早四时重观于孟都北。年八十有四。
印记:石曾
幅后四李煜瀛行书题跋: 此册先在北京。归王氏。后至高阳。归李氏。及圕又在北京。后转上海。经过多年。至民三十八。三十九之交。乃有南美之行。此册亦遂有曾经沧海之遇合而且过之。吾谓横渡重洋。即以上章代之者也。到南美前三日舟中。即民国三十九年(西元一九五0年)二月二十五日。石曾补志。
印记:煜瀛
幅后四李煜瀛行书题跋: 五十六年再来孟都。十三到廿六重观。王芝后篑枢晏三题与下小注空白多年。今勉足六十一字。张注仍待考于异日也。石曾时年八十有七。
印记:仁社
行书夹片: 移送文物第一批两大件。列内容详单如左。甲。巨册(廿开或四十页)即交。尚有其他另开在海内外续交主要者。已在此册。内容照前后次序列之如次。第一开(前后各一页)藏者(李石曾手写)。第二开(左右各一页)藏者(李氏题注。王氏题签)。第三开(左右各一页)吴稚老题李注。第四开(左右各一页)李氏题注。第五开(左右连页)颜鲁公刘中使帖真迹。历代赏鉴名家图章极多。近代蔡张二者。第六开(左右连页)。王芝(宋末)乔篑成。第七开(左右连页)鲜于枢(元代)。第八开(左右连页)张宴(元代)。第九开(左右连页)白珽(宋末)。第十开(左右连页)田衍。第十一开(左右连页)张宴(劝学斋)(元代)。第十二开(左右连页)文征明大字跋(明代)。第十三开(左右连页)文征明小字跋(明代)。第十四开(左右各一页)前董其昌(明代)后沈荃(清代)。第十五开(左右连页)李来泰(清代)。第十六开(左右连页)王氏父子。王金台。王灋良(清代高士)进士。收藏著作家。写太和三门榜书。第十七开(左右连页)王金台书详细考证。第十八开(左右各一页)。前李氏题注。后沈尹默跋。第十九开(左右连页)李氏题注。第二十开(后页)李氏题注。附注。另册另页张大千。叶玉虎。李石曾各题注在海外。乙。长卷。一。李氏题注。二。赵孟𫖯墨迹(宋末元初)。三。彭元瑞(清代)跋。四。张羽(元代)同上。五。胡俨(明代)。六。林慈(明代)。七。王英(明代)。八。邹缉(明代)。九。陆琛(明代)。十。李氏题注及重裱说明。附注赏鉴章极多。近代重要者岫庐李氏等及跋略。李煜瀛石曾阅。大略符合。笔误者当详校对后列正式文件。中华民国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五月廿日。台北。
楷书题签: 唐颜鲁公刘中使帖真迹。
钤印:
收传印:绍兴,四代相印,王芝,王芝私印(半印),张晏私印(重一),(端本)家传(半印)(重二),端本(家传)(半印)(重一),三槐之裔,华夏(重二),华(夏)(半印),真赏(重一),真赏(半印),华氏中父,真赏斋印,笃寿(连珠印),项笃寿印(重三),子长(重四),项(重三),云烟过眼(重一),天籁阁(重二),天籁阁(半印)(重一),神品(连珠印)(重一),项元汴印(重三),寄敖(半印)(重三),墨林(连珠印)(重一),墨林秘玩,墨林山人(重一),项墨林鉴赏章,项墨林(鉴赏章)(半印)(重一),(项墨林)鉴赏章(半印)(重二),项子京家珍藏(重三),(项子京)家珍藏(半印),项子京(家珍藏)(半印),子京父印,子京所藏(重一),子京,子京(半印)(重一),项墨林父秘笈之印(重三),项墨林(秘笈之印)(半印)(重一),(项墨林父)秘笈之印(半印),墨林父,退密(半印)(重三),项(叔子)(半印)(重一),(项)叔子(半印)(重一),檇李,檇李(半印)桃李(半印)(重一)重叠,檇李项氏士家宝玩,宫保(世家)(半印)(重一),(宫保)世家(半印)(重一),子孙世昌,子孙(世昌)(半印),子孙(永保)(半印),侯官郭溶,张应甲,胶西张应甲先三氏图书,张洽之印,宫詹学士,沈荃之印,沈荃字贞蕤别号充斋(半印)(重一),文学侍从之臣(半印)(重一),张氏鍳藏,叔度珍玩,□□珍玩,沈周考藏之家,素石山僧,李林书屋,石曾李印煜瀛(重七),李庐,李石曾(重一),李石曾章(重三),重文馆(朱文)(重一),重文馆(白文)(重十一),西馆(重一),实事求是,高阳纪念图书馆章,世界社章(重一),世界联合图书馆章,二十二岁出游四海半世纪曾历五洲,六代墨光新世纪,静江过目,林素珊章(白文),林素珊章(朱文),蔡元培印,鹤林外史,鹿豕走,几生修得到梅花,半肩行李半肩书,淡泊以明志,一半印不辨,一印不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