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 | 仇英 |
品名 | 春游晚归图轴 |
朝代 | 明朝 |
文件大小 | 18.0MB |
分辨率(DPI) | 300×300 |
像素大小 | 1787×3359 |
尺寸(CM) | 15.12×28.43 |
作品数量 | 1 |
作品收藏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基本数据
藏品类型 | 绘画 |
品名 |
明仇英春游晚归图轴 Returning Late from a Spring Outing |
分类 | 绘画 |
作者 | 仇英 |
数量 | 一轴 |
典藏尺寸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45.5×76.5 |
质地
【质地位置】 | 【质地】 |
本幅 | 绢 |
主题
【主题类别】 | 【主题(第一层)】 | 【主题(第二层)】 | 【主题说明】 |
主要主题 | 山水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饮食器 | 酒壶、食盒、漆器 |
次要主题 | 建筑 | 篱笆、围墙 | 门墙 |
次要主题 | 建筑 | 桥 | |
次要主题 | 建筑 | 房舍 | |
次要主题 | 走兽 | 马 | 一匹 |
次要主题 | 花草 | 桃花 | |
次要主题 | 树木 | 杨柳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拐杖 |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服饰(对人) | 花巾 |
其他主题 | 器用 | 文玩(琴棋书画) | |
次要主题 | 树木 | 竹 | |
次要主题 | 山水 | 山径 | |
次要主题 | 山水 | 夜景(月景) | 月景 |
次要主题 | 山水 | 江河、湖海 | 河 |
次要主题 | 人物 | 高士(士人、隐士) | 士人一人 |
其他主题 | 花草 | ||
其他主题 | 人物 | 侍从(侍女、童仆) | 侍从、童仆共三人 |
其他主题 | 树木 |
技法
【技法】 | 【技法细目】 |
工笔 | |
界画 | |
皴法 | 斧劈皴 |
人物衣纹描法(匀称线条) | |
苔点 |
参考数据
【类别】 | 【参考数据】 |
收藏着录 | 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上册,页661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358 |
收藏着录 | 故宫书画图录,第七册,页265-266 |
研究性论着 |
暮色苍茫中,主仆四人春郊游罢尽兴而归。一仆于前柱杖叩门,主人骑马步趋其后,童仆二人尾随,一肩酒榼书卷,另一携琴回首顾语,人物神情动态,描写栩然若生。前段坡石用斧劈皴法,门墙旁之柳用汁绿以「个」、「介」字交迭布列画柳叶,雅丽的设色和细致精密的用笔,皆胎息自宋人的技法。 旧谓仇氏「山水虽仿宋人,自成一种,颇得青绿重色之法。」(注1)有明一代,擅青绿者,惟仇氏无出其右,居诸家之冠,董其昌(1555-1636)亦赞誉其精熟无懈可击,可遥接南宋赵伯驹、赵伯骕遗风(注2)。本幅内无作者名款,仅于左下方钤「十洲」瓢形印一方。据安岐的说法为仇英摹古之作皆不署款。(注3)本幅虽不知所摹者谁,然以画题看,与故宫藏明戴进(1338-1462)画「春游晚归」图之取意颇近。以构图论本幅较戴氏更为匀稳,笔墨形容亦甚适切,而在暮夜的气氛营造上亦甚高明。如隔池对岸之树丛半为云烟遮掩处,用淡墨复笔画树干边缘而不皴树皮,远山亦不施皴擦,只以湿笔淡墨和螺青衬染以喻暮色杳霭,景物迷蒙,故从笔墨的繁简、设色的灵巧、构图的取舍、以及画面气氛的营造而言,在在皆突显出仇英较戴进更巧妙细致的掌握主题而加以发挥。(许郭璜) 注1:蓝瑛‧谢彬篡辑,《图绘宝鉴续篡》,卷一,收录于《画史丛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第二册,页863。 注2:董其昌,《画眼》,收录于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台北:广文书局,1963),初集第三辑,页43。 注3:安岐,《墨缘汇观录》卷三,(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页175。仇英「秋江待渡图」说明。 |
参考书目 |
1.国立故宫博物院,1989年初版),页91-92。 2.刘芳如,〈明仇英春游晚归〉,收入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明中叶人物画四家特展-杜菫、周臣、唐寅、仇英》(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0年初版),页157-158。 3. 4.〈明仇英春游晚归〉,收入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春景山水画特展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7年一月初版),页50。 |
内容简介(中文) | 仇英(约公元一四九四—一五五二年),江苏太仓人,居苏州。字实父,号十洲。工画山水、人物,初师周臣,后集唐宋各家之长,自成一格。画风工细隽丽,为明四家之一。 本幅画夜幕低垂中,主仆四人春游归来。边角式的布局虽源于南宋院画,但取意则与明初戴进的「春游晚归」相近。惟仇作烘染细腻,人物情态生动,较戴进描写更加细致详实。 |
内容简介(英文) | Ch’iu Ying, a native of T’ai-ts’ang, Kiangsu, resided in Soochow. He excelled at painting landscapes and figures. In his early years, he studied under Chou Ch’en, but later turned to the essence of T’ang and Sung masters to create a style of his own. With his fine and beautiful style, he was known as one of the Four Masters of the Ming. In a scene at dusk, a master and 4 servants return from a spring outing. The one-corner composition, though deriving from the Southern Sung (1127-1279) court style, appears to echo more closely that of a similarly titled painting by Tai Chin (1388-1462) in the early Ming. However, Ch’iu’s style, with its fine washes and spirited figures, is even more detailed than that of Tai Chin. |
参考书目 | 许文美、刘芳如,〈明仇英春游晚归图轴〉,收入《明四大家特展-仇英》(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4.10),页56-61、273、320。 |
【作品展示】

明仇英春游晚归图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