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代【石涛】《自写种松图小照》TIF高清大图中国画古画素材下载

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自写种松图小照
朝 代:
艺 术 家:石涛
作品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件大小:155.4MB(tif文件大小,不含jpg)
文件格式:TIF+JPG
作品数量:1.0幅
全图尺寸(CM):862.4×155.4
图片像素(PX):24446×2119
分 辨 率(DPI):72×72

作品简介:

材质尺寸:
纸本 卷 设色 40.3×170 厘米
简要介绍:
石涛(西元一六四二-一七○八年)本名朱若极,明朝皇室后代。明亡之后出家为僧,游历于安徽宣城,后又迁居金陵、扬州等地。他善于画山水、花果、兰竹,人物画较少见。笔意狂纵恣肆,用墨淋漓多变。提倡我自用我法,风格独创。本画作于一六七四年。画松竹林野之间,手执锄头的青年石涛坐在松前,意态悠闲。干渴的笔墨与清晰的线条性在画家早年风格中常见。本幅为罗家伦先生捐赠。(台北故宫)
款识题跋:

款识:石涛楷书款: 双幢垂冷涧。黄檗古遗踪。火劫千间厦。烟荒四壁峰。夜来曾入定。岁久或闻钟。且自偕兄隐。栖栖学种松。时甲寅(西元一六七四年)冬日。清湘石济自题于昭亭之双幢下。

题跋: 戴本孝行书题跋: 宁种天上榆。宁栽海上桑。何必种松山之阳。那有千年不坏古道场。即今荆棘满天地。桑榆弄影何苍凉。谁见一时种松千尺长。劝公抛却手中镢。孤啸江天岂不乐。鹰阿山樵夫本孝敬题。

印记:木鸡、鹰阿山樵、本孝

苏辟楷书题跋: 有觉斯世。长驱自御。时至事起。成功则去。天风不羁。浮云何处。东海苏辟。

印记:自在、苏辟、易门

王槩楷书题跋: 好向雪泥留指爪。选将白石种龙麟。坐依双墖作同伴。手溉千株结化身。纸上分明相对语。胸中早已有斯人。松根净拂为招我。放胆空山活鬼神。绣水弟王槩顿首。

王士茂行书题跋: 时戊午长至。石公和尚应钟山西天道院之请。舟过鸠江。出种松图见示。展卷酣读。恍然导我身外之身。生我想外之想。遂成二偈。用志廿载心交。不避续貂。深惭疥壁。博和尚辗然一笑。萝衣藤杖点松花。日日锄云伴赤霞。莫道湘山唯古佛。前身无量是吾家。(小字注。湘山无量寿佛始此。和尚慧睿奇姿。能仁伟抱。其后身耶。)蘖院风流谁可堙。开山不作住山人。翛然台笠西天界。俯看千松百世新。颖川弟汪士茂惕斋父赠。

印记:汪士茂印、口公

祖琳楷书题跋: 想见栽松旧主宾。长镵木柄水云身。黄猿智尽前驱力。白石心坚后起人。故态可能忘夙昔。痴情原只爱清贫。相逢此夕为何夕。井作羊肠阮步兵。咄哉黄檗山中老。贯学翻空却又来。天下岂全无识者。古人偏自扼多才。遗阴手植云千亩。浪迹身随海一桮。凡圣路头容不得。决开诗窖活深埋。壬申(西元一六九二年)冬日为石老法弟和尚题兼正。黄海祖琳。

印记:祖琳、语山

汤燕生楷书题跋: 面兹瞿昙。天然静朴。素尚绝尘。孤标凌玉。韵高于桐。人澹如菊。弱龄罹屯。偕兄弃俗。香梵齐修。祖筵双续。息心了义。开蒙振朴。洪钟待扣。昏衢与烛。弘济有愿。人天感触。晏坐厓巅。经行涧曲。自把长鉏。荆榛净𣃁。植此云根。贞松几束。节目磊砢。根株盘伏。凌冬讵损。岁寒滋绿。吟啸其间。含毫绚缛。妙画通灵。元人比躅。师胡不廉。文事兼属。惟师含笑。烟云过目。瞻对忘疲。虎头金粟。俚颂上石涛大师呈正。黄山弟汤燕生。

印记:补过、汤燕生、岩夫

拖尾赵烈文行书题跋: 石涛画。王麓台推为江南第一。自诡不如。向见卷册多主沉雄苍莽。此独隐秀。如书中簪花格。展卷令人神醉。顷罢守上谷。来樊舆养疴谢客。旧史公黄寿老邀饮莲池露台。偕赏芙蕖。余以宾座甚盛。难之。寿老衒书画以为钓。遂见是卷。并假归半月。不忍去手。几欲为老顚扣舷之呼矣。古人超然之迹。良友挚爱之情。皆不可以无记。輙为小诗系后。种松石幢下。路绝无人行。披衿独静坐。但闻流水声。石涛种松急。君僻耆疎顽。衿期同落落。笑指青松颜。石涛种松不记年。我已种柳清池边。寒心未识栋梁计。且喜翠绿横朝烟。子寿先生笑正。隅山未归民赵烈文题。时光绪元年(西元一八七五年)夏六月廿一日。

印记:廉吏子孙、烈文私印、赵氏惠父

拖尾赵烈文行书题跋: 龙暝眼底马千匹。与可胸中竹万竿。说与世人浑不解。止将纸素等闲看。丹青虽小有真际。此意能存法可替。纷纷谱诀满缥囊。我与古人同一涕。我心颇有画千幅。手不能传但恍然。寄语知音勤证取。十三徽上本无弦。朅来胜友至如云。把手清湘接沈文。三叠声中一回首。风流何处不逢君。寿老弆藏甚富。鉴别尤精。闵烈孤寂时出珍物见示以慰之。最怡我情者。有沈白石。文停云。双松长卷。及此苦瓜写真卷。又山水册叶。荣木渊明诗册(册字点去)意册。皆神行空中。不著凡想。既将归璧。情不能恝。复为小诗。饯诸玅迹。以斯卷空白最多。不与名人题咏羼襍。辄书于后。它日以为未可。亦便割弃也。即上寿老粲正。能静居士烈文。

印记:能静居、延陵赵李

拖尾张度行书题跋: 根本厚。盘错多。则欝为轮囷离奇之宝。物皆然。人为最。非元公不能具此笔墨也。亦天坠间一巨宝矣。为之偈日。结愲之胸。岪郁之容。托笔墨于种松。师其见相者法。舍法者空邪。光绪壬午(西元一八八二年)夏日。无意识界老衲。张度。

印记:辟非、叔宪、张度之印

拖尾宋伯鲁行书题跋: 禅家有南北二宗。画家亦然。唐释巨然为南宗大家。其后代有名僧以笔墨著。至清代而更盛。若渐江灵壁。石谿目存。接踵比肩。慧灯不绝。大涤行迳尤奇。而笔墨亦高绝。观其论画十八篇。推阐幽眇。多前人所未发。张浦山称其笔意纵恣。脱去窠旧。郑板桥偁其画法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比之八大山人。殆有过之。此卷萧疏妍润。迥出尘凡。所谓细秀妥贴者也。其自貌亦顾视清高。真爽奕奕。昔有人问曰。师双目炯炯。何自称瞎尊者。答曰。吾目自异。遇阿堵则茫然。不若世人了了。非瞎而何。可想见其品槩矣。清秋新霁。公度出此见示。敬题数语。用志景慕。伯鲁。

印记:子钝氏

拖尾宋伯鲁行书题跋: 又案。师广西梧州人。有明靖藩裔也。弱冠即能诗工书善画。南越人得其片纸。宝若照乘。国亡。薙染为比邱。名元济。字石涛。又号宏济。又号清湘老人。一云清湘陈人。一云清湘遗人。又号大涤子。又号苦瓜和尚。又号瞎尊者。晚游江淮。人争重之。其遗迹维扬尤多。郑板桥云。八大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扬州。何哉。八大纯用减笔。而石涛微茸耳。且八大无二名。人易记识。石涛别号太多。翻成搅乱。然自前清中叶以后。士大夫之讲求书画者。无不知有石师矣。板桥之言。又未可据为定评耳。乙卯秋日(西元一九一五年)。伯鲁又识。

印记:宋伯鲁印

拖尾罗家伦行草书题跋: 无限江山奔腕底。一朝兴废郁胸前。苦瓜和尚零丁叟。若个丰神美少年。

石涛为艺苑旷代天才。其画尤开张奇逸。凡笔墨所至。皆成创格。莫可樊笼。曩曾想像其人必雄奇傲岸不可一世者。孰意高标挺秀。潇洒出尘若是耶。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移圣教序中赞玄奘语以赠。石涛亦足当之。此石涛步入中年时之自画像也。题于本幅之上者有戴本孝汤燕生辈。凡六人。均彼黄山老友。多属胜代遗民。对此希世名迹。允为定证。是卷之画像部份曾由翁覃溪(方纲)属罗两峰(聘)临模一段。上盖罗聘小章。装于其所藏石涛所书道德经册页之前。久归张岳军先生藏箧。覃溪曾三跋此册。最早为癸卯。即乾隆四十八年(西元一七八三年)。余均在戊午。为嘉庆三年(一七九八)。覃溪并题诗云。猿子相随学种松。双幢入定是何峰。五千言读翻(点去)澜熟。云送前湾过水钟。自注云。石涛自画种松图。甲寅冬(一六七四)自题于昭亭双幢下。两峰为摹老子册前。戊午(一七九八)四月方纲题。是可证明覃溪所吟与两峰所临之母本即系此卷。册中复有伊秉绶(墨卿)一跋云。石涛号清湘老人。陈人。又云。清湘遗人乃胜朝楚藩后。曾见其著款如此。嘉庆三年戊午(一七九八)仲冬。从北平先生借观。宁化伊秉绶呵冻记。又曾见张善子先生藏石涛山水画册。前亦冠以此像。上书石涛种松图甲寅冬自写。戊午冬朱埜云为墨卿临。末有伊墨卿楷字一行。曰。野云赠予此册。因借翁学士所藏自写小像。属模册端。嘉庆三年(一七九八)十二月二十二日默庵伊秉绶记(此册后经中华书局用玻璃版影印)。由此可以追溯两峰埜云两临本之关系及其所自出。二者相较。罗本实胜于朱。惟两者均略去石涛原本前后景物之部署。尤以略去一幼僧与一巨猿抬松秧一束来供石师手植之情景。为画中极富奇想者。最为可惜。是岂可任册页篇幅有以限之耶。又两峰本上。石涛尚倚一大松。且傍修竹一竿。埜云本则并此而无之。从此可见其辗转临摹有失传真之迹象。颇怪此二高士者均未曾注意。此正石涛特色非彼不能作此奇想而入画图也。亦因此而愈显此卷之流传有绪。确定其为祖本与真龙矣。中华民国五十年(一九六一)予曾以此卷付日本东京大冢巧艺社复制。俾石涛本来面目得长留人间。供素仰石公者致其爱慕。石公有知。谅必拈松花而微笑。中华民国五十一年(一九六二)二月十日罗家伦跋于台北。

拖尾罗家伦行书题跋: 王雪艇先生精鉴赏。观察常入微而记忆尤强。一日语我。以此卷戴本孝题句中之二「寍」字。下有缺笔。乃避清宣宗道光讳。戴在清初为遗民。不应有此。忽促间余无以解答。后以语庄慕陵(严)先生。慕陵曰。此卷得毋在道光朝后重付装池时。裱工曾动手术乎。余与展卷审视。此两寍字。脚下均见手术痕。于是释然。此亦鉴赏中之趣事也。又赵烈文曾在曾国藩幕府为所倚重。宋伯鲁亦于清季有声于词林。附志于此。家伦再题。

钤印:

作者印:印记:学书、臣僧元济

收传印:双玉斋,玉敦斋藏(重一),冯公度审定记,冯公度鉴藏印,友月,罗志希图书记(重一)

作品展示:(此图片展示为浏览之用,非高清!)




下载链接:(下载图片高清,无水印!默认提供【JPG快速浏览版】【JPG高清版】【TIF高清版】3个版本,百度网盘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