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 | 汉隶字源五卷碑目一卷附字一卷 |
書名 | 漢隸字源五卷碑目一卷附字一卷 |
编著者 | 宋婁機輯 |
出版时间 | 明 |
图书类型 | 刻本 |
册数 | 6冊(下载编辑合并成1册) |
页数 | 364 |
文件大小 | 96.1MB |
四部分类 | 經部/小學類/文字之屬/字書/字體 |
钤印 | 豎橢圓 陽文 序跋首葉 附註:每冊正文首葉均有相同一鈐印。; |
序跋 | 漢隸字源序 (宋)洪景盧序 時間:慶元三年 附註:序末原題“慶元三年十二月朔旦野處洪景盧序”。; |
图书来源 | 馮貞群舊藏 |
质量等级 | 三級甲等 |
损坏状况 | 第1—6冊共1—6冊 未破損 不需修復; |
书签目录 | 漢隸字源序 附字 漢隸字源綱目 攷碑 分韻 辨字 碑目 一 孟郁脩堯廟碑 二 帝堯碑 三 成陽靈臺碑 四 靈臺碑隂 五 髙联脩周公禮殿記 六 孔廟置卒史碑 七 韓勑造孔廟禮器碑 八 韓勑碑隂 九 韓勑脩孔廟後碑 十 史晨祠孔廟奏銘 十一 史晨孔廟後碑 十二 西嶽華山廟碑 十三 西嶽華山亭碑 十四 樊毅復華下民租碑 十五 樊毅脩華嶽碑 十六 東海廟碑 十七 桐柏淮源廟碑 十八 殽阬君神祠碑 十九 殽阬碑隂 二十 老子銘 二十一 孫叔敖碑 二十二 孫叔敖碑隂 二十三 仙人唐公房碑 二十四 唐公房碑隂 二十五 張公神碑 二十六 三公山碑 二十七 無極山碑 二十八 白石神君碑 二十九 何君閣道碑 三十 趙君羊竇道碑 三十一 司隸校尉楊君石門頌 三十二 廣漢長王君石路碑 三十三 李翕西狹頌 三十四 李翕黽池五瑞碑 三十五 李翕析里橋郙閣頌 三十六 周憬功勳銘 三十七 周憬碑隂 三十八 槀長蔡湛頌 三十九 溧陽長潘乾校官碑 四十 梁相孔耽神祠碑 四十一 成陽令唐扶頌 四十二 巴郡太守張納功德叙 四十三 張納碑隂 四十四 酸棗令劉熊碑 四十五 劉熊碑隂 四十六 謁者景君墓表 四十七 景君碑隂 四十八 郯令景君闕銘 四十九 國三老袁良碑 五十 北海相景君碑 五十一 長史武斑碑 五十二 從事武梁碑 五十三 平都侯相蔣君碑 五十四 孔謙碣 五十五 郎中鄭固碑 五十六 議郎元賔碑 五十七 中常侍樊安碑 五十八 冀州刺史王純碑 五十九 山陽太守祝睦碑 六十 泰山都尉孔宙碑 六十一 孔宙碑隂 六十二 祝睦後碑 六十三 荆州刺史度尚碑 六十四 車騎將軍馮緄碑 六十五 沛相楊統碑 六十六 楊統碑隂 六十七 竹邑侯相張君碑 六十八 衛尉衡方碑 六十九 冀州從事張表碑 七十 金郷長侯成碑 七十一 孝廉柳敏碑 七十二 淳于長夏承碑 七十三 郎中馬江碑 七十四 眞令劉脩碑 七十五 博陵太守孔彪碑 七十六 孔彪碑隂 七十七 北軍中𠋫郭仲竒碑 七十八 故民吳仲山碑 七十九 司隸校尉魯峻碑 八十 廣漢屬國侯李翊碑 八十一 玄儒婁先生碑 八十二 玄儒婁先生碑隂 八十三 繁陽令楊君碑 八十四 楊君碑隂 八十五 堂邑令費鳳碑 八十六 費鳳别碑 八十七 太尉陳球碑 八十八 陳球碑隂 八十九 陳球後碑 九十 童子逢盛碑 九十一 逢盛碑隂 九十二 安平相孫根碑 九十三 孫根碑隂 九十四 涼州刺史魏元丕碑 九十五 司隸從事郭究碑 九十六 幽州刺史朱龜碑 九十七 外黃令髙彪碑 九十八 太尉劉寛碑 九十九 劉寛後碑 一百 小黃門譙敏碑 一百一 圉令趙君碑 一百二 巴君太守樊敏碑 一百三 益州太守髙頣碑 一百四 綏民校尉熊君碑 一百五 梁相費汛碑 一百六 髙陽令楊著碑 一百七 楊著碑隂 一百八 光禄勳劉曜碑 一百九 太尉楊震碑 一百十 楊震碑隂 一百十一 荆州從事苑鎮碑 一百十二 執金吾丞武榮碑 一百十三 督郵斑碑 一百十四 浚儀令衡立碑 一百十五 戚伯著碑 一百十六 趙相雍勸闕碑 一百十七 先生郭輔碑 一百十八 相府小史夏堪碑 一百十九 李翊夫人碑 一百二十 𨿅陽令王稚子闕二 一百二十一 交阯都尉沈君神道二 一百二十二 益州太守髙頤闕二 一百二十三 幽州刺史馮煥神道 一百二十四 馮煥殘碑 一百二十五 馮煥碑隂 一百二十六 鉅鹿太守金君闕 一百二十七 益州太守楊宗墓道 一百二十八 清河相張君墓道 一百二十九 不其令董恢闕 一百三十 廣漢緜竹令王君神道 一百三十一 江原長進德碣 一百三十二 上庸長司馬孟臺神道 一百三十三 髙直闕 一百三十四 處士金恭闕 一百三十五 金恭碑 一百三十六 韋氏神道 一百三十七 張賔公妻穿中二柱文 一百三十八 石經尚書殘碑 一百三十九 石經魯詩殘碑 一百四十 石經儀禮殘碑 一百四十一 石經公羊殘碑 一百四十二 石經論語殘碑 一百四十三 學師宋恩等題名 一百四十四 賜豫州刺史馮煥詔 一百四十五 費亭侯曹騰碑隂 一百四十六 廣漢屬國辛通逹李仲曾造橋碑 一百四十七 廣漢太守沈子琚緜竹江堰碑 一百四十八 鄭子真舍宅殘碑 一百四十九 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 一百五十 都郷正衛彈碑 一百五十一 舜子巷義井碑 一百五十二 義井碑隂 一百五十三 武梁祠堂畫像 一百五十四 四老神位神祚机 一百五十五 麒麟鳳凰碑 一百五十六 劉讓閣道題字 一百五十七 詔賜功臣家五字 一百五十八 中部碑 一百五十九 趙相劉衡碑 一百六十 富春丞張君碑 一百六十一 郎中郭君碑 一百六十二 廣漢屬國都尉丁魴碑 一百六十三 南陽太守秦頡碑 一百六十四 魯相謁孔廟殘碑 一百六十五 平原東郡門生蘇衡等題名 一百六十六 益州太守無名碑 一百六十七 益州太守碑隂 一百六十八 吉成侯州輔碑 百六十九 州輔碑隂 一百七十 司空宗俱碑 一百七十一 太丘長陳寔壇碑 一百七十二 縣三老楊信碑 一百七十三 益州太守城埧碑 一百七十四 是邦䧺桀碑 一百七十五 仲秋下旬碑 一百七十六 故吏應酬殘題名 一百七十七 魏大饗碑 一百七十八 魏公卿上尊號奏 一百七十九 魏受禪表 一百八十 魏脩孔子廟碑 一百八十一 魏橫海將軍吕君碑 一百八十二 范式碑 一百八十三 張平子碑 一百八十四 郎中王政碑 一百八十五 平輿令薛君碑 一百八十六 司徒掾梁休碑 一百八十七 防東尉司馬季德碑 一百八十八 中山相薛君成平侯劉君斷碑 一百八十九 司空殘碑 一百九十 處士嚴發殘碑 一百九十一 新莾候鉦 一百九十二 耿氏鐙 一百九十三 五君桮柈文 一百九十四 征南將軍劉君神道 一百九十五 司農劉夫人碑 一百九十六 掾杜峻等題字 一百九十七 舉吏張玄殘碑 一百九十八 永元十六字 一百九十九 𨿅陽稚子六字 二百 漢平楊府君叔神道 二百一 建平郫縣碑 二百二 巴官鐡盆銘 二百三 太尉劉寛神道二 二百四 丹陽太守郭旻碑 二百五 祝長嚴訢碑 二百六 龍門禹廟宗季方題名 二百七 米巫祭酒張普題字 二百八 武君闕銘 二百九 韓勑孔林别碑兩側題名 二百十 功曹史殘畫像 二百十一 雍丘令殘畫像 二百十二 成王周公畫像 二百十三 會稽東部都尉路君闕 二百十四 頻陽令宋君殘碑 二百十五 魏三體石經左傳遺字 二百十六 魏下豫州刺史脩老子廟詔 二百十七 魏甄皇后識坐板函 二百十八 魏大饗記殘碑 二百十九 晉右將軍鄭烈碑 二百二十 司空孔扶碑 二百二十一 武都太守耿勳碑 二百二十二 孝子嚴舉碑 二百二十三 嚴舉碑隂 二百二十四 南安長王君平郷道碑 二百二十五 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 二百二十六 武都丞吕國已下題名 二百二十七 司隸校尉楊淮碑 二百二十八 膠東令王君廟門斷碑二 二百二十九 涪陵太守龐厷神道 二百三十 韓勑孔廟後碑隂 二百三十一 劉寛碑隂門生名 二百三十二 劉寛故吏名 二百三十三 王純碑隂 二百三十四 魯峻斷碑隂 二百三十五 司空殘碑隂 二百三十六 孔子見老子畫象 二百三十七 孝子董蒲闕 二百三十八 豫州刺史路君闕二 二百三十九 王稚子二闕畫像 二百四十 沛相范皮闕 二百四十一 鄧君闕畫象 二百四十二 無名人墓闕畫象 二百四十三 太守張景題字 二百四十四 博士題字 二百四十五 洪農太守張君題字 二百四十六 髙联石室六題名 二百四十七 永平甎文 二百四十八 汝伯寧甎文 二百四十九 曹叔文甎文 二百五十 謝君墓甎文 二百五十一 永初甎文 二百五十二 定陶鼎歀識 二百五十三 延光銅壷歀識 二百五十四 元嘉刀銘 二百五十五 騶氏二鏡銘 二百五十六 李氏鏡銘 二百五十七 中平獸洗歀識 二百五十八 脩官二𨮯盆歀識 二百五十九 晉銅澡槃歀識 二百六十 董氏二洗歀識 二百六十一 石經儀禮殘碑 二百六十二 成𦤎令任伯嗣碑 二百六十三 漢安長陳君閣道碑 二百六十四 馮君開道碑 二百六十五 廷尉仲定碑 二百六十六 文範先生陳仲弓殘碑 二百六十七 公乗校官掾王幽題名 二百六十八 交阯刺史石羊字 二百六十九 永初官墼文 二百七十 黃龍甘露碑 二百七十一 黃龍碑隂 二百七十二 景北海碑隂 二百七十三 唐扶碑隂 二百七十四 封丘令王元賔碑隂 二百七十五 繁長張禪等題名 二百七十六 帝堯殘碑隂 二百七十七 魯峻石壁殘畫象 二百七十八 伏尉公墓中畫象 二百七十九 荆州刺史李剛石室殘畫象 二百八十 丹陽太守郭旻碑 二百八十一 封丘令王元賔碑 二百八十二 冀州從事郭君碑 二百八十三 尉氏令鄭季宣碑 二百八十四 鄭季宣碑隂 二百八十五 陳度碑 二百八十六 禹廟殘碑 二百八十七 真道冢地碑 二百八十八 司空掾陳寔殘碑 二百八十九 太尉郭禧斷碑 二百九十 張休崕涘銘 二百九十一 𢇛彰長田君斷碑 二百九十二 堵陽長劉子山斷碑 二百九十三 孟郁堯廟碑隂 二百九十四 堯廟左側題字 二百九十五 宗俱碑隂 二百九十六 汝南上蔡令神道 二百九十七 侍中楊文父神道 二百九十八 殷比干墓四字 二百九十九 右侍無名墓闕 三百 卓女羅鳳墓闕 三百一 氏石虎刻字 三百二 延年椁字 三百三 尉府靈壁塼文 三百四 晉南郷太守司馬整碑隂 三百五 青羊鏡銘 三百六 楊君殘碑 三百七 開通褒斜道碑 三百八 江州夷邑長盧豐碑 三百九 酒泉題名 漢隸字源 上平聲 一東 二冬 三鍾 四江 五支 六脂 七之 八微 九魚 十虞 十一模 十二齊 十三佳 十四皆 十五灰 十六咍 十七眞 十八諄 十九臻 二十文 二十一欣 二十二元 二十三䰟 二十四痕 二十五寒 二十六歡 二十七删 二十八山 漢隸字源 下平聲 一先 二僊 三蕭 四宵 五爻 六豪 七歌 八戈 九麻 十陽 十一唐 十二庚 十三耕 十四清 十五青 十六蒸 十七登 十八尤 十九侯 十十幽 二十一侵 二十二覃 二十三談 二十四鹽 二十五添 二十六嚴 二十七咸 二十八銜 二十九凡 漢隸字源 上聲 一董 二腫 三講 四紙 五旨 六止 七尾 八語 九麌 十姥 十一薺 十二蟹 十三駭 十四賄 十五海 十六軫 十七準 十八吻 十九隱 二十阮 二十一混 二十二很 二十三旱 二十四緩 二十五𣽽 二十六產 二十七銑 二十八獮 二十九篠 三十小 三十一巧 三十二晧 三十三哿 三十四果 三十五馬 三十六養 三十七蕩 三十八梗 三十九耿 四十靜 四十一逈 四十二拯 四十三等 四十四有 四十五厚 四十六黝 四十七寢 四十八感 四十九敢 五十琰 五十一忝 五十二广 五十三豏 五十四檻 五十五范 漢隸字源 去聲 一送 二宋 三用 四絳 五寘 六至 七志 八未 九御 十遇 十一暮 十二霽 十三祭 十四泰 十五卦 十六怪 十七夬 十八隊 十九代 二十廢 二十一震 二十二稕 二十三問 二十四焮 二十五願 二十六慁 二十七恨 二十八翰 二十九換 三十諫 三十一襇 三十二霰 三十三線 三十四嘯 三十五笑 三十六效 三十七號 三十八箇 三十九過 四十禡 四十一漾 四十二宕 四十三映 四十四諍 四十五勁 四十六徑 四十七證 四十八嶝 四十九宥 五十𠋫 五十一幼 五十二沁 五十三勘 五十四闞 五十五豔 五十六㮇 五十七釅 五十八陷 五十九鑑 六十梵 漢隸字源 入聲 一屋 二沃 三燭 四覺 五質 六術 七櫛 八勿 九迄 十月 十一没 十二曷 十三末 十四黠 十五轄 十六㞕 十七薛 十八藥 十九鐸 二十陌 二十一麥 二十二昔 二十三錫 二十四職 二十五德 二十六緝 二十七合 二十八盍 二十九葉 三十帖 三十一業 三十二洽 三十三狎 三十四乏 |
【部分页面截图】
_汉隶字源五卷碑目一卷附字一卷__
_汉隶字源五卷碑目一卷附字一卷__
_汉隶字源五卷碑目一卷附字一卷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