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一说1085年—1145年 ),字正道。密州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中国北宋画家。张择端自幼好学,早年游学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后研习绘画,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宋徽宗时,张择端供职于翰林图画院,成为宫廷画家。他专工界画宫室,尤喜画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能自成一家。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张择端创作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生动的市井风俗画。全图以长卷的形式,生动细致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从宁静的郊外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的繁荣景象,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画作 。该画以汴河为构图中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杰出的艺术才能,对各种景物和人物作了细致而灵活的描写。在全长五米多的画卷中,他共描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还有大量的牛、马、车轿、船只、房屋、桥梁、城等,无不入画。从中可以考见当时经济状况、城乡关系、民情风俗,是一份研究宋代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情况的形象史料。其存世作品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传为他画的描绘端午节龙船竞赛场面的《金明池争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