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弘一

俗名李文涛,别号叔同。 出家后,法名演音,字弘一,晚年号晚晴老人。 原籍浙江平湖,后迁居天津,至师已数代,世代为盐商,家赀富有。 父筱楼公晚年笃信佛教,设公塾,创备济社,周卹孤寡,多为地方公益事业,晚年纳妾王氏,生叔同。 从兄读书,十三岁始临摹篆帖,后留学日本, 时人留日多学军事政治经济,叔同独好艺术,于上野美术学校专攻绘画,又于音乐学校学洋琴、此外亦习剧,组织春柳剧社,于东京演出「茶花女」,扮相俊美,观者诧为天人,此风传回上海,实开我国话剧之先河。李叔同曾拥护康梁变法,刻章「南海康君是吾师」示支持之意,后来在上海加入城南文社,与许幻园、袁希濂、张小楼、蔡小香等人结为金兰,称「天涯五友」。 自日本学成归国后,以至他剃度出家前,任职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一反过去名士作风,传道授业,极为认真负责。 期间加入南社,在柳亚子创办的《太平洋报》担任《画报》主编。 之后,又与苏曼殊、柳亚子组织文美会,编《文美杂志》。 与夏丏尊合谱了第一师范学校的校歌。 隔年,丰子恺入学,促成了将来两人合编《护生画集》的机缘。夏丏尊在杂志上读到关于断食的文章,介绍给李叔同,于是在杭州大慈山虎跑寺试验断食二十日,写了《断食日记》,此时学佛因缘已成熟。 民国五年,皈依定慧寺退居老和尚了悟为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虽仍执教鞭,但已茹素、礼佛、阅经。 七年,决心出家,将一切书籍、字画、衣服等分赠友朋诸生,至虎跑定慧寺礼了悟上人为师,剃度出家,出家后,有人索墨宝,或疑可否作在俗旧业,友言以佛语书写乃为求字者种净因善根,亦为弘扬佛法事。 遂多作笔墨文字以为接引人方便。 民国十六年,政府有灭佛之议,弘一聚政要于寺,散会后灭佛之说乃熄,为当代佛教一大贡献。 法师景仰明僧云栖提倡放生,《护生画集》即与此理念相符,亦推崇藕益法师,为其编写年谱。 弘一接触到《印光法师文抄》后,对印光法师极为敬佩,盛赞其为当代第一善知识。 时常与印光法师通信求道,印光指点「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 其体必须依正式体。 若座下书札体格,断不可用。“。 此后,弘一写字态度更恭敬,用笔更沉稳厚重。弘一法师初出家后,读《梵网经合注》《灵峰宗论》即发愿学律,二十余年行脚生涯中,即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南山律苑文集》、《南山律宗传承史》等,综计近三十种。其精严律学,被佛门弟子奉为中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弘一生著作除律学外,亦有《南山道祖略谱》、《见月律师年谱》,其所作「送别」一曲至今脍炙人口,历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