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的次子,中国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大臣, 政治家。张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初授庶吉士。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张廷玉在担任刑部侍郎期间,山东盐贩王美公等人以民间宗教之名率众劫掠南北交通中断,康熙帝命张廷玉等人前往山东共同勘治,张廷玉将此案处理完毕后,第二年康熙将其调为吏部侍郎。世宗即位后,张廷玉调任户部尚书。清初,张廷玉以和平的手段解决了令统治者头疼的棚民问题,从此更加受到雍正的器重,不久便被升为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并兼任吏部尚书。雍正七年(1729年),张廷玉成为军机处的头一批大臣,成为真正的实权宰相。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张廷玉逝世。张廷玉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兼管翰林院期间,大量的编纂工作都由他主持开展,先后编簒了《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省方盛典》《圣祖实录》《四朝国史》《大清会典》等。 [35]并著有《澄怀园诗选》《载赓集》《澄怀园文存》等诗文。张廷玉作为第一代军机大臣,对清代国家有决定性影响的政治机构定立了规制,这一规制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清代固有的权力体系,起到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张廷玉作为三朝老臣,成为后世赞叹敬佩的“军机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