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泽

曾纪泽(1839年-1890年),字劼刚,号梦瞻,湖南湘乡(今双峰)人,曾国藩次子。清代外交家,与郭嵩焘并称“郭曾”,中国近代史上第二位驻外公使。
曾纪泽自幼受严格教育,通经史,工诗文,并精算术,受洋务运动影响,力学英语,研究西方科学文化,被誉为“学贯中西”。光绪三年(1877年),以承袭爵位入京,进一步了解外国情况。光绪六年(1880年),兼充出使俄国大臣,往圣彼得堡谈判改订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里瓦机亚条约》。于次年2月24日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在界务和商务方面争回部分主权。光绪九年(1883年)至十年(1884年),在巴黎就法国侵略越南问题与法政府谈判,并建议清廷积极备战,坚决抵抗,反对在天津签订的《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离英回国前,在伦敦《亚洲季刊》上发表文章,阐述对中国内政外交和列强对华政策的观点。该文后经人译成中文在国内发表,题作《中国先睡后醒论》。回国后,先后任兵部右侍郎帮办海军事务,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管库大臣等职位。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三日(1890年4月12日),曾纪泽在北京台基厂寓邸中病逝,享年51岁。
曾纪泽的外交思想在中国外交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是中国近代史运用现代意义上的外交思想,成功办外交的第一人。其力主“经世致用”,将中西学养和政治理念转换为外交思想,运用到外交活动中。英国驻俄公使称其“凭外交之力从俄国将已被占领的土地取回来,曾侯委实还是第一个做到这一件事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