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沅

毕沅(1730—1797年),字秋帆,江苏人。清乾隆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治学范围较广,由经史旁及小学、金石、地理,也能诗文。有《灵岩山人文集》、《灵岩山人诗集》。其它撰述收入《经训堂丛书》中。
毕沅自幼受母亲张藻养育成人,学习《诗经》《离骚》,十岁能诗,通晓声韵。后师从学者沈德潜、惠栋,学问日进。乾隆十八年(1753年),毕沅中举人。后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毕沅状元及第,被授为翰林院修撰。历任翰林侍读学士、太子左庶子、巩秦阶道道台、安肃道道台、陕西按察使、陕西巡抚、河南巡抚、湖广总督等职。期间曾处理河南赈灾,荆州治水等重大事务。后因事被贬为山东巡抚。乾隆六十年(1795年),复授湖广总督,兼署巡抚。石三保起义爆发后,毕沅奉命到荆州、常德等地筹办粮饷、军火;又率军镇压湖北聂杰人起义。因镇压各地白莲教起义有功,被赏轻车都尉世职。嘉庆二年(1797年),毕沅因积劳成疾,在湖南辰州军营逝世。获赠太子太保。不久后受和珅案牵连,被坐罪抄家,革除世职。
毕沅位居地方军政要职二三十年,在救灾抚恤、稳定边关等方面颇有政绩。在陕西巡抚任上,他亲赴山野,考察文物古迹,制定措施,保护古代帝王陵墓,修整碑林。在其幕府众多学者的帮助下,编成《关中胜迹图志》《关中金石记》等著作。毕沅于经史、小学、地理无不通晓,著有《传经表》《说文解字旧音》《音同义异辨》《续资治通鉴》等。他又善为诗,有《灵岩山人诗集》传世。毕沅自幼受母亲张藻养育成人,学习《诗经》《离骚》,十岁能诗,通晓声韵。后师从学者沈德潜、惠栋,学问日进。乾隆十八年(1753年),毕沅中举人。后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毕沅状元及第,被授为翰林院修撰。历任翰林侍读学士、太子左庶子、巩秦阶道道台、安肃道道台、陕西按察使、陕西巡抚、河南巡抚、湖广总督等职。期间曾处理河南赈灾,荆州治水等重大事务。后因事被贬为山东巡抚。乾隆六十年(1795年),复授湖广总督,兼署巡抚。石三保起义爆发后,毕沅奉命到荆州、常德等地筹办粮饷、军火;又率军镇压湖北聂杰人起义。因镇压各地白莲教起义有功,被赏轻车都尉世职。嘉庆二年(1797年),毕沅因积劳成疾,在湖南辰州军营逝世。获赠太子太保。不久后受和珅案牵连,被坐罪抄家,革除世职。
毕沅位居地方军政要职二三十年,在救灾抚恤、稳定边关等方面颇有政绩。在陕西巡抚任上,他亲赴山野,考察文物古迹,制定措施,保护古代帝王陵墓,修整碑林。在其幕府众多学者的帮助下,编成《关中胜迹图志》《关中金石记》等著作。毕沅于经史、小学、地理无不通晓,著有《传经表》《说文解字旧音》《音同义异辨》《续资治通鉴》等。他又善为诗,有《灵岩山人诗集》传世。